近日,工信部就《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公示期于2021年5月7日截止。
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3年,我國5G應用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綜合實力持續增強。打造IT(信息技術)、CT(通信技術)、OT(運營技術)深度融合新生態,實現重點領域5G應用深度和廣度雙突破。
其中,在5G應用關鍵指標方面,征求意見稿要求到2023年,5G個人用戶普及率超過40%,用戶數超過5.6億。5G網絡接入流量占比超50%,5G網絡使用效率明顯提高。5G物聯網終端用戶數年均增長率超200%。
在關鍵基礎支撐能力方面,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3年,5G網絡覆蓋水平不斷提升,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超過18個,建成超過3000個5G行業虛擬專網。
加快推進5G網絡建設
5G融合應用是促進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重要引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豐富應用場景。
記者注意到,3月25日,工信部發布《“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千兆光網和5G用戶加快發展,用戶體驗持續提升。到2021年底5G網絡基本實現縣級以上區域、部分重點鄉鎮覆蓋,新增5G基站超過60萬個。
事實上,目前從網絡建設來看,我國5G網絡覆蓋和用戶規模已顯著提升。日前,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副司長劉郁林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5G商用一年多來,運營企業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加快推進5G網絡建設,已經初步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5G移動網絡。
截止到2021年2月底,全國已累計建成5G基站79.2萬個,獨立組網模式的5G網絡已覆蓋所有地級市,5G終端連接數已達2.6億,為5G應用推廣打下堅實基礎。
劉郁林介紹,從融合應用來看,5G賦能行業效果逐步顯現。各地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產業界積極探索創新,形成合力,部分重點行業5G應用模式日漸清晰,呈現出消費者市場、垂直行業市場齊頭并進的發展態勢。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5G建設投入大產出小仍然是一個難點,5G只有真正用起來,讓運營商有收入了,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付亮認為,從網絡建設角度來講,目前我國發展5G應用已經具備了一定條件,不過基礎設施的覆蓋還不夠,網絡建設應該提高投資效率,更加注重以需求來拉動建設。
付亮表示,5G商用以來,三大運營商和相關企業包括一些客戶都非常重視5G應用的展開,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還存在“重建設輕維護”的現象,在建立商業模式方面考慮得還不夠。要想真正讓5G動起來,還要把5G技術落實到具體的場景中去,讓客戶受益,才能使整個產業鏈回收成本。
賦能5G應用重點領域
為了加快推動5G應用,征求意見稿除了提出要突破5G應用關鍵環節以外,還用相當大的篇幅聚焦“賦能5G應用重點領域”。
在賦能5G應用重點領域章節,征求意見稿提出了新型信息消費升級行動、行業融合應用深化行動、社會民生服務普惠行動等三大行動。
在新型信息消費升級行動方面,征求意見稿提出,要發展5G+信息消費、5G+融合媒體兩個領域的應用。要推進5G與智慧家居融合,深化應用感應控制、語音控制、遠程控制等技術手段,發展基于5G技術的智能家電、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監控、智能音箱、新型穿戴設備、服務機器人等,不斷豐富5G應用載體。加快云AR/VR頭顯、5G+4K攝像機、5G全景VR相機等智能產品推廣,拉動新型產品和新型內容消費,促進新型體驗類消費發展。
在行業融合應用深化行動方面,要發展5G+工業互聯網、5G+車聯網、5G+智慧物流、5G+智慧港口、5G+智能采礦等9個領域的應用。
比如在5G+工業互聯網部分,征求意見稿提出,要推進5G模組與AR/VR、遠程操控設備、機器視覺、AGV等工業終端的深度融合,加快利用5G改造工業內網,打造5G全連接工廠示范標桿,形成信息技術網絡與生產控制網絡融合的網絡部署模式,推動“5G+工業互聯網”服務于生產核心環節。
而在社會民生服務普惠行動方面,征求意見稿提出,要發展5G+智慧教育、5G+智慧醫療、5G+智慧城市等4個領域的應用。
15:35 | 貝因美2025年度戰略發布會:重塑母... |
15:32 | 均瑤健康2024年益生菌業務營收達7.... |
15:32 | 敦煌種業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 |
15:30 | 萬興科技董事長吳太兵:堅定全面擁... |
15:29 | 錨定發展新目標 海泰科開啟“行業... |
15:28 | 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智能云生... |
15:27 | 安徽上市公司協會成功舉辦“上市皖... |
15:23 | 珍寶島去年實現營收27.04億元 加速... |
15:22 | 韋爾股份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55.2... |
15:21 | 甘肅能源一季度實現扣非凈利潤4.79... |
15:20 | 濰柴動力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5:17 | 北京股權信托財產登記政策“破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