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早盤,繼昨日重挫后,電子煙概念今日再度大幅低開,截至發稿,愛施德跌逾9%,華寶股份、集友股份、勁嘉股份等多股紛紛下挫。http://www.hibor.com.cn 【慧博投研資訊】
電子煙強監管來襲
工信部網站3月22日發布公告,對《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公開征求意見。http://www.hibor.com.cn (慧博投研資訊)意見提出,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
對于此次《征求意見稿》形成過程,工信部說明,近年來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市場監管領域出現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有必要對《實施條例》進行修改完善。主要考慮有三個方面,一是推進電子煙監管法治化,二是符合電子煙產品特性以及當前國際監管的通行做法,三是增強電子煙監管效能,解決電子煙存在的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虛假廣告等問題,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工信部強調,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與傳統卷煙在核心成分、產品功能、消費方式等方面具有同質性,對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應當參照《實施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若按卷煙相關規定,電子煙生產、批發、零售業務經銷商需要申請領取煙草專賣許可證。
多家“涉煙”公司發聲
3月23日晚間,多家電子煙概念股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回應電子煙相關業務情況和監管新政策影響:
億緯鋰能:公司是行業內具有領先地位的鋰電池制造商,為國內外知名企業供應電子霧化器電池,不涉及電子煙的制造和銷售。公司認為,隨著電子煙行業相關法規的完善,管理逐步深入到位,能提高產品質量,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和利益,同時對行業的健康發展也有積極作用。 公司目前持有32.44%思摩爾國際的股權,按權益法確定投資收益。基于思摩爾國際未來發展的良好前景,公司預計投資收益將保持持續增長趨勢。
環旭電子:公司并購的法國飛旭集團涉及電子煙業務,主要服務于北美市場客戶,涉及電子煙業務的營收占公司整體收入很低,中國大陸電子煙監管政策的收緊目前對公司電子煙業務不構成影響。
吉宏股份:目前電子煙納入煙草專賣管理僅為征求意見稿,尚未形成明確的監管政策文件。公司于2020年10月30日入股福建煙草海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控股的廈門海晟融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并持有海晟融創30%的股權。海晟融創擬設立新零售管理平臺公司(吉宏晟市)并借助原有渠道布局非煙業務,若電子煙正式納入煙草管理,公司也會積極尋求機會、進一步加深與煙草系統的合作。
芯海科技:目前,電子煙銷售額占公司整體經營業績比例較小。據了解,國家近日出臺電子煙監管的征求意見,是為了加強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市場規范管理,公司在電子煙領域的客戶多為品牌客戶,其自身的管理和經營比較規范,從長遠來看,辦法的實施可能更有利于電子煙產業規范發展。
順灝股份:公司期待國家對新型煙草監管政策的出臺,電子煙政策的監管有利于行業和公司的長遠健康穩定發展,公司將持續加強技術和研發能力,主動學習并堅決遵循和執行國家對新型煙草行業的監管政策,共同期望和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
朗特智能:公司的電子煙智能控制器銷售額目前在主營占比較小,一季度略有增長。
機構怎么看
浙商證券表示,電子煙在我國貢獻大量就業、出口創匯,產業技術多掌握在中國企業手中,因此中煙對電子煙發展進行封堵的概率很小。后續中煙可能出臺一系列配套措施促進產業健康發展。“我們認為細則出臺之前,情景分析的預測均不準確,但仍堅定看好電子煙產業長期成長。”
天風證券認為,由于霧化電子煙等新型煙草本身與傳統卷煙在核心成分、產品功能、消費方式等方面具有同質性,該機構認為后期有望逐步落地對于霧化電子煙等新型煙草產品的征稅體系論證研究,將與我國傳統卷煙類似,為國家財政收入等方面做出正面貢獻。
此次監管出臺明確了霧化電子煙的監管主體和方向,后續還需等待具體細則落地,監管落地將有效推高行業門檻,集中度提升,利好行業上下游龍頭企業。
“若相關條例最終通過,電子煙的生產、批發、零售環節的參與者將申請資質許可證,同時電子煙或將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與利稅職能。”光大證券指出,電子煙監管政策如落地,或意味著HNB(加熱不燃燒產品)未來將具備合法性,HNB相關產業鏈值得關注。
00:41 | 復星國際繼續退出重資產項目 未來... |
00:41 | 政策推動疊加廠商促銷 3月份多家車... |
00:41 | 老鋪黃金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54% ... |
00:41 | 博俊科技去年營收凈利齊增 擬擲16... |
00:41 | 折疊屏手機銷售火熱 產業鏈上下游... |
00:41 | 上市公司首季發布247條項目中標公... |
00:41 | 充換電設施建設迎政策利好 上市公... |
00:41 | 靈伴科技:“AI+AR”眼鏡讓虛實無... |
00:37 | 上市險企代理人數量基本企穩 |
00:37 | 3月份新成立股基數量創近十年單月... |
00:37 | 一季度公募基金分紅逾675億元 同比... |
00:37 | 基金年報曝光2024年券商研究業務“...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