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彬彬
在經歷了2019年的高景氣后,2020年疫情導致的需求萎縮讓養雞行業跌落谷底。隨著疫情逐步被控制,被抑制的消費需求開始釋放,肉雞行業景氣度也在回升。
“2月份以來,因為供需矛盾,雞苗、毛雞價格上漲較快。”卓創資訊分析師孫亞男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一只雞苗的利潤在3元左右,一只毛雞差不多也能賺到3元,孵化和養殖企業的利潤還是很不錯的。
苗價持續高企
養雞景氣度谷底回升
2021年養雞行業景氣度開始谷底回升。日前,民和股份、益生股份等白羽肉雞企業公布的2月份銷售數據也顯示行業正在回暖。
民和股份2021年2月銷售商品代雞苗3020.58萬只,同比增長32.54%,環比增長33.41%;銷售收入1.31億元,同比增長165.67%,環比增長176.4%。益生股份2月雞苗銷售數量3271.36萬只,銷售收入1.53億元,同比變動分別為2.60%、99.59%,環比變動分別為2.59%、131.65%。
2月份,民和股份、益生股份業績大增背后,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雞苗價格大幅上漲。雖然公司并未公布利潤情況,孫亞男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雞苗價格5.5元左右,并且在高位持續了不短的時間了,一只雞苗的成本大約2元多,粗略來算一只雞苗就能賺到3元左右,利潤很可觀了。”
“雞肉消費主要是集中在快餐、團餐、外賣等渠道,2020年受疫情因素影響,消費端受到抑制。隨著疫情的逐步控制,工廠學校復工復課情況良好,有力帶動了雞肉消費復蘇,也帶動肉雞產業鏈景氣度回升。”民和股份董事會秘書張東明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2月份銷售收入大幅增長,就是得益于雞苗價格和雞苗銷量的大幅增長。
益生股份也表示,公司2021年2月雞苗銷售價格為4.66元/只,銷售價格同比、環比都已大幅提升。隨著新冠疫情緩解,2021年消費回暖,預計2021年白羽肉雞行業景氣度回升。
“除了消費回暖外,2020年引種量較2019年也有所降低,同時,在2020年8月至12月份,大約有10%至15%的父母帶種雞被淘汰,使得后續雞苗和毛雞存在一定緊缺。以上因素綜合起來,今年2月份以來雞苗、毛雞價格高位運行也在情理之中。”孫亞男表示。
看好長期發展
養雞企業紛紛加碼布局
盡管剛剛經歷了疫情影響,養雞行業對于未來的發展還是普遍看好。
一位白羽肉雞企業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2020年,受疫情影響,工廠復工延遲、學校開學推遲,旅游消費疲軟,雞肉消費受到嚴重抑制。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都是賺錢的,今年消費明顯好轉,行業景氣度肯定會更高。”
“此外,因為還沒有疫苗,非洲豬瘟到目前也還時有發生,豬肉產能恢復可能會是一個較漫長的過程。”前述肉雞行業人士表示,在豬肉產能完全恢復之前,雞肉作為補充和替代有價格方面的天然優勢,這對肉雞行業的發展也是一個利好。
孫亞男認為,“從長期發展來看,白羽肉雞行業發展的潛力是巨大的。盡管近年來我國雞肉的消費已經有了不小的提升,但是從人均雞肉消費量來看,我國還遠遠落后于歐美國家。”
據農業農村部數據,2019年中國人均雞肉消費量為12.01公斤,相較于美國46公斤、歐盟22公斤、日本40公斤的人均消費量仍有不小的增長空間。
其實,從上市公司頻頻加碼布局肉雞行業也不難看出這一點。比如,仙壇股份2020年底通過增發募集資金10.45億元,建設年產1.2億羽肉雞產業生態項目。民和股份去年也啟動了非公開發行項目,計劃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7億元,用于年存欄80萬套父母代肉種雞養殖園區、年孵化1億只商品代肉雛雞孵化廠、3萬噸肉制品加工以及3萬噸熟食制品加工等項目的建設。此外,2020年,金鑼、雙匯、新希望等企業也啟動了肉雞擴產。
孫亞男表示,肉雞行業波動較大,肉雞企業擴產一方面能夠壯大產業規模,更重要的是完善產業鏈。比如,民和股份此次增發,一方面布局了種雞和雞苗,進一步壯大雞苗規模,在行業景氣度高的時候可以提升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布局肉制品和熟食,可以保證盈利的穩定性,降低行業低谷時業績波動,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
(編輯 張偉 上官夢露)
00:38 | 智駕普惠疊加政策驅動 新勢力車企... |
00:38 | 氫能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提速 發展路... |
00:38 | 增信心抓落實 全力推動民營經濟高... |
00:38 | 國務院國資委就“人工智能+”密集... |
00:37 | 貴州茅臺去年凈利潤超862億元 經營... |
00:37 | 金帝石油擬斥資約42億元要約收購ST... |
00:37 | 賞花經濟激發消費活力 繪就縣域文... |
00:37 | 小帳篷撐起大市場 上市公司掘金萬... |
00:37 | 神州數碼去年研發投入超4億元 持續... |
00:30 | 超千家上市公司披露年報 高額分紅... |
00:30 | 聚勢“人工智能+” 廣州“熱帶雨林... |
00:30 | 飛行汽車生產領域最大銀團貸款誕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