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夢澤
當前,國內車市正加速回暖。近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以下簡稱流通協會)發布2021年中國汽車經銷商調研數據顯示,調研期內,經銷商行業整體盈利比例為62.7%,各品牌線盈利店比例相比2020上半年均有超過30%的增幅。
與此同時,伴隨盈利比例提升的是國內經銷商庫存壓力的緩解。流通協會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2.2%,環比下降7.9%,同比下降29.0%。2月份由于部分地區解封導致線下門店集客增加,從而帶動了一部分消費需求。疊加原地過年的特殊政策,大部分經銷商在春節期間正常營業。同時,針對春節期間看車以及購車的需求,經銷商也相應調高了經營的預期。
而隨著二手車流通領域的“放管服”改革政策落地,國內二手車行業也煥發出蓬勃生機。據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1月份,全國二手車市場交易量143.16萬輛,月度同比增長45.37%,交易金額為918.52億元。
對此,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肖政三認為,在相關政策對行業的推動下,2021年將是中國汽車二手車市場發展元年,行業將會真正步入一個快速發展的通道。
豪華車盈利超七成帶動復蘇
經銷商庫存壓力有所緩解
在一輪又一輪的政策驅動下,國內汽車市場如期實現快速回暖。基于國內經濟穩步恢復的大環境,國內經銷商盈利店比例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出現明顯增幅,行業正加速回暖。
據流通協會統計數據顯示,調研期內,經銷商行業整體盈利比例為62.7%,較上期增長31.7個百分點。其中,豪華品牌盈利店比例超過70%,成為帶動行業復蘇的中堅力量。而自主品牌盈利店比例為59.1%,再次超過合資品牌54.9%的盈利店比例。
事實上,豪華車的強勢表現從前幾年就已開始顯現。2017年起國內乘用車銷量不斷下滑,但豪華車卻持續上升。據記者觀察,這種“逆勢”背后,既有各大品牌抓住了三四線城市、年輕人和女性用戶的增長契機的原因。也離不開豪華車企在豐富產品矩陣,開拓新能源市場等方面做出的努力。
從分品牌類型情況看,2月份進口和豪華品牌的庫存預警指數為50.6%,較上月減少5.8個百分點,整體位于榮枯線附近的理想區間;主流合資品牌庫存預警指數環比減少6.5%,庫存壓力有所減輕;自主品牌成為下降最多的板塊,2月份庫存預警指數降至51.7%,較上月下降9.4%,整體庫存情況進一步得到改善。
在經銷商信心不斷增強的背景下,流通協會也認為,3月份庫存系數預計將持續下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產業協調部主任邱凱分析認為,從需求來判斷,節后汽車消費的需求會逐漸恢復到正常的水平,需求會增加.同時,經銷商也對3月市場需求判斷整體呈現上升。
談到3月份車市預期,邱凱認為,由于2月經銷商的庫存壓力有所降低,加上今年兩會過后,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預計仍是未來政策的主要方向,所以3月份汽車市場會有所回溫,整體的市場銷量或將保持增長狀態。
二手車市場或迎發展元年
預計年交易量破1600萬輛
據流通協會數據,2021年1月,全國二手車市場交易量達143.16萬輛,交易量環比下降16.18%,月度同比增長45.37%,交易金額為918.52億元。
“受到春節與疫情的雙重影響,2020年同期的數據相對來說比較低,所以才會得到今年相對比較高的同比增長。”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信息部主任李鑫表表示,在參考2019年同期數據后得知,2021年1月全國二手車市場交易量實現了19.52%的增長,增速仍超行業預期。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隨著二手車流通領域的“放管服”改革政策落地,國內二手車行業有望于今年駛入發展快車道。去年3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確定了三大舉措促進汽車消費,其中之一便是對二手車經銷企業銷售舊車,從當年5月1日至2023年底減按銷售額0.5%征收增值稅”。
時至今年2月9日,商務部辦公廳印發商務領域促進汽車消費工作指引和部分地方經驗做法的通知,明確將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不得限制符合在用車排放標準的二手車遷入。而在具體實施方面,細化“跨省通辦”的配套舉措,更是保障了二手車異地交易的流通便利性。
隨著二手車政策利好效應持續釋放,據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累計完成交易二手車1434.14萬輛,交易金額達8888.37億元。而隨著全面取消限遷政策的落地執行,這一數字或將顯著提高。“2021年國內二手車交易量肯定會突破1600萬輛。”肖政三預測。
“中國汽車市場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就在二手車上。”肖政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面對國內每年近2500萬輛的新車投放量,二手車行業的發展將有效帶動汽車消費升級并激發市場消費潛能,二手車行業也因此“一定要搞活、擴大”。
(編輯 孫倩)
11:21 | 黃金飾品突破990元/克!600697,一... |
11:14 | 強勢拉升!300671,688536迅速20cm... |
11:03 | 恒帥股份多舉措推進業務發展 2024... |
09:10 | 國際化布局再提速 諾泰生物攜手Jul... |
09:10 | 逾千家公司推出年度分紅預案 58家... |
09:10 | 許繼電氣調結構提效益 去年凈利潤... |
09:10 | 優化存量尋求增量 申華控股多維度... |
00:00 | 澳優2024年營收利潤韌性雙增長 國... |
00:00 | 受益于電網建設加速 平高電氣去年... |
00:00 | 安踏集團擬以2.9億美元收購狼爪 多... |
00:00 | 科創板首份2025年一季報出爐 開局... |
00:00 | 阿里巴巴錨定“AI服務商”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