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再提“科技創新”,并強調要堅決破除影響和制約科技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攻克重要領域“卡脖子”技術。
一場關鍵技術的“卡脖子”攻堅戰已經打響,中國在“卡脖子”問題的解決進程上不斷提速。
企業重點投資關鍵技術“卡脖子”環節
芯片等未來十年呈高發展勢頭
“卡脖子”技術成了當下的熱門話題。政府、機構、企業紛紛把“卡脖子”清單變成自己的任務清單,并做出未來十年針對“卡脖子”關鍵問題的部署。
“目前我國‘卡脖子’主要表現在:在尖端的核心技術、精密的制造水平、持續的創新能力方面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我們要善用市場化的方式配置資源。突破卡脖子的困境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本、時間,需利用市場化機制,吸引優秀的企業家投身于高新產業,并重視人才梯隊的培養,始終把人才培養放在首位。”宜信董事總經理王浩宇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解決“卡脖子”問題上,關鍵企業的引領作用不容忽視。
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兩化融合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宋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結合我們在‘十四五’部署開展的研究和試點工作,目前企業最需要關注的是轉型升級的方向、升級過程中的關鍵技術攻關、高精度的檢驗測試。”
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格力在空調領域自主創新,已經掌握核心科技,但我們同時看到,我們還在很多關鍵的高新的核心技術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沒有達成,需要重點加大投資。我們依然還有漫長的路要走,需要冷靜地去做更多的投入、去研發,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力量。”
宋嘉認為:“‘卡脖子’技術往往具有戰略性、整體性、壟斷性、復雜性的特征,一般在短時間內既無法替代又難以突破。企業要在戰略采取主動措施,面向未來爭取主動的技術和標準。在未來15年-30年正是數字化、智能化全面影響生產模式的階段,需要我們準確判斷發展方向、發展路徑,從而開展可行的技術路線布局,并爭取國際標準和工業上的廣泛應用,并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長虹董事長趙勇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應在重大關鍵核心技術加大力度,進一步打通‘產學研’,突破‘卡脖子’。長虹在5G、工業互聯網領域加快布局,轉化成產業,以產業發展推動整個產業鏈、供應鏈的升級,推動中國制造在相關領域的高質量發展。”
“在行業各方均在努力實現自主可控的背景下,一些被卡脖子的開源技術火熱起來,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便是開源的指令集RISC-V,目前我國包括華為,全志等龍頭廠商在內的很多廠商均已經加入了RISC-V產業聯盟,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不小的進展。未來幾年,我國在芯片等關鍵技術領域的布局將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看懂分析師、通信高級工程師袁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攻破“卡脖子”資本市場發揮關鍵作用
產業聚集效應凸顯
攻破“卡脖子”,資本市場也將發揮其關鍵性作用。突破“卡脖子”問題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一批處于“卡脖子”技術攻關領域的具有關鍵核心技術的企業在資本市場成長起來。
中國本土企業軟權力研究中心研究員周錫冰認為:“在‘專利技術’向產品的轉化中,資本的助力就如虎添翼。資本力量為企業提供雄厚資金來源,打造區域產業集群,提升高科技企業以及基礎研究型企業的集聚效應,真正地打破他國在某些高科技領域的技術壟斷,解決‘卡脖子’問題。同時,‘卡脖子’問題關乎國家的創新戰略,需要高尖端的機床,以及配套的法律,知識產區保護體系。‘卡脖子’問題需要上市公司等大型企業進行專業化的技術研發,既可以解決重復建設重復投資,又降低了相關的研發費用。”
王浩宇認為,資本市場在我國“卡脖子”關鍵技術領域的公平市場環境的建立中也將貢獻重要力量,提供持續的支持。
他建議,“科技股需要大量資本的支持,針對優秀的、有潛力的公司,可以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實現更強更好地發展。同時,資本市場需要有市場化的定價機制,摒除行政化干預定價。對造假零容忍,清除害群之馬。為攻克‘卡脖子’輸送真正優質的中堅力量。”
(編輯 孫倩)
09:10 | 國際化布局再提速 諾泰生物攜手Jul... |
09:10 | 逾千家公司推出年度分紅預案 58家... |
09:10 | 許繼電氣調結構提效益 去年凈利潤... |
09:10 | 優化存量尋求增量 申華控股多維度... |
00:00 | 澳優2024年營收利潤韌性雙增長 國... |
00:00 | 受益于電網建設加速 平高電氣去年... |
00:00 | 安踏集團擬以2.9億美元收購狼爪 多... |
00:00 | 科創板首份2025年一季報出爐 開局... |
00:00 | 阿里巴巴錨定“AI服務商” |
00:00 | 湯姆貓董事長朱志剛:一千個用戶身... |
00:00 | 強強聯合 分眾傳媒擬收購新潮傳媒 |
00:00 | 禾盛新材:推動業務向高附加值領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