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正
近兩年,隨著移動支付與手機端實名認證等應用場景的快速落地,人臉識別系統的應用變得愈加寬泛,“刷臉”成為年度熱詞,諸多行業都享受了人臉識別帶來的便捷和高效。
AI前哨站提供的《人臉識別應用公眾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目前約有包含支付轉賬、開戶銷戶、實名登記、解鎖解密、換臉娛樂、政府辦事、交通安檢、門禁考勤、校園/在線教育以及公共安全監管等在內的十個常見人臉識別應用場景。
《報告》中也提到,高達94.07%的受訪者曾使用過人臉識別技術;63.64%的受訪者表示更擔心人臉信息泄露問題;64.39%的受訪者認為目前人臉識別技術有被濫用的趨勢……
對此,通信高級工程師、戰略規劃專家楊波認為,目前的人臉識別市場尚處于比較無序的狀態。
“由于人臉識別涉及個人隱私,目前個人隱私被濫用的情況比較普遍,與此同時,人臉識別自身也存在一些技術問題,比如經常有用簡單照片攻破人臉識別系統的新聞出現。”楊波說。
伴隨著人臉識別產業問題及公眾擔憂的出現,相關法律體系建設工作也在持續完善當中。
天津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以下簡稱“天津網信”)近日發布消息稱,天津市人大常委會于12月1日表決通過了《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并將于2021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
對于人臉識別信息采集相關內容,《條例》第十六條明確表示,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采集自然人信息的,應當經本人同意并約定用途,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私募排排網資深研究員劉有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人臉識別已經呈現出“雙刃劍”效應,不可否認人臉識別在提高社會效率、增加便利性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引發了大家在隱私、安全、公平等方面的爭議。
“天津作為國內首個推出人臉識別信息相關保護法律的城市,從法律的角度規范了人臉信息收集,有望通過行業治理大幅降低人臉識別在廣泛應用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風險,有利于人臉識別行業的推廣和發展,相信未來隨著技術升級以及市場對安全隱患的擔憂得到緩解,人臉識別技術的認可度將會提高,也將會在更多的領域得以應用。”劉有華說。
此外,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隨著“刷臉”技術逐漸成為國內科技的關注點,大量企業紛涌而至,在經歷了泥沙俱下之后,市場逐漸演變成了寡頭壟斷格局,此次相關法律的陸續出臺,勢必會對行業產生影響。
淳石資本業務合伙人楊如意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對人臉識別領域布局較為迅猛的企業有商湯、曠視、云從、依圖等;安防巨頭海康威視、大華、科達、宇視等企業也在基于安防的需求,不斷深挖人臉識別這一領域;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企業也沒放棄這一市場,不斷推出相關軟件算法,從而實現對市場的布局。
“對于AI企業來說,需要大量的人員信息以更好的讓AI識別技術應用在行業當中。要讓AI通過畫面進行識別,現實中的照片就成為了最好的‘口糧’,但這些照片則是用戶的個人隱私內容。隨著《條例》的施行,將會對AI企業的數據獲取產生一定影響,如果不讓這些企業采集數據,可能將無法讓AI在實際環境中進行自主學習,這將導致后期算法的準確性出現下降。”楊如意進一步表示,不可否認的是,人臉識別技術立法的推廣進程與人臉識別技術大規模應用是互相伴隨的,就如一項新的交通技術被發明出來,更高的速度總要匹配更高的安全保障,只有在這樣的平衡中,新技術于人類而言才有普遍推廣的價值,人臉識別也是一樣。
(編輯 上官夢露)
15:16 | 西山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3.36億元 ... |
15:14 | 醬油業務穩固 ST加加一季度凈利同... |
15:11 | 聯影醫療披露2024年ESG報告 強化供... |
15:11 | 今創集團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44.... |
15:11 | 供銷大集2024年營收14.24億元 凈利... |
15:10 | 賽輪輪胎2024年營收凈利創歷史新高... |
15:08 | 三利譜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
15:07 | 招商積余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5.0... |
15:06 | 凱利泰官宣新管理層:蔡仲曦任董事... |
15:05 | 中晶科技2024年扭虧為盈 2025年第... |
15:01 | 北京電信深化生態合作 驅動首都數... |
15:00 | 昆侖萬維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6%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