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侯捷寧
10月22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簡稱“中證協”)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發布《中國證券業服務實體經濟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以證券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為主線,聚焦證券公司服務企業直接融資、財富管理轉型、助力脫貧攻堅、支持民營企業紓困、發展綠色金融、拓展跨境業務、新冠疫情防控、行業文化建設等八個方面,用數據說話,全面展現了近年來證券行業服務實體經濟取得的成效,客觀分析了當前面臨的形勢和機遇,并就證券公司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出了相關建議。
中證協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證券行業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堅持回歸本源、優化結構、市場導向,全面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依托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企業直接融資。證券公司充分發揮資本市場中介職能,不斷提升投資銀行業務服務能力。交易所市場方面,2019年股權融資金額共6,647億元,同比增長30%;公司債券發行總額為3.25萬億元;披露已完成過戶的重大資產重組交易規模7,204億元;新三板方面,2019年共進行637次定向發行,募集資金總額265億元。
二是推進財富管理業務轉型,滿足投資者多樣化投資需求。2019年,證券業實現經紀業務收入826億元,同比增長25%。實現代理銷售金融產品收入44億元,同比增長13%;實現投資咨詢業務收入38億元,同比增長22%。客戶證券資產規模達44.43萬億元,同比增長32%。截至2020年一季度,頭部證券公司自研產品規模占比為48%,產品體系不斷豐富,客戶服務方式日趨多元。
三是服務脫貧攻堅戰略,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證券公司持續開展“一司一縣”、“一縣一企”結對幫扶工作,多措并舉助力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截至2019年末,101家證券公司結對幫扶294個國家級貧困縣,覆蓋面達35%,目前已達到脫貧摘帽標準的貧困縣有274個。2019年證券行業通過IPO、股票增發、債券、新三板股權融資、私募股權融資等方式幫助貧困地區企業融資570億元,同比增長35%;行業公益性支出近6億元,同比增長7%。
四是紓困民營企業,引流金融活水“灌溉”民營經濟。證券公司積極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設立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系列資產管理計劃。截至2019年末,53家證券公司共成立了115只支民資管計劃和67只子計劃,出資規模約702億元,所投資標的共涉及滬深交易所202家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東,切實紓解了部分民營企業流動性困難。推出信用保護合約業務,支持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有效降低融資成本與償債風險。截至2020年6月末,信用保護合約支持企業發行債券融資386億元。
五是積極拓展跨境業務,服務國家對外開放戰略。“引進來”方面,截至2020年9月,我國已有外資參、控股證券公司17家(其中外資控股證券公司9家)。“走出去”方面,截至2020年9月,中國證監會核準34家證券公司在境外設立子公司,證券公司國際化布局加速。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方面,2019年1月至10月,證券公司服務19家業務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企業完成首次公開發行和再融資,共計募集資金2317億元。
六是發展綠色金融,踐行新發展理念。證券公司充分運用各類綠色金融工具,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債券業務方面,2019年證券公司主承銷綠色債券約2000億元,在綠色債券發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6年至2019年全市場發行的493只綠色債券中,由證券公司主承銷的債券(含綠色資產支持證券)共計362只。股票業務方面,截至2019年末,在證券公司的承銷保薦下,共有36家環保類公司已在A股市場(包括滬深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總市值為2524億元。2016年至2019年,環保類企業共完成股票增發24起,募集資金354億元。
七是助力新冠疫情防控,促進經濟社會復工復產。疫情發生后,證券行業第一時間捐款捐物,馳援疫情防控。96家行業單位(含子公司、股東單位等)先后捐贈資金和緊缺物資共計超過5億元。在復工復產階段,證券公司發揮投資銀行優勢,積極促成疫情防控領域企業發行公司債券融資。截至2020年6月末,62家證券公司共承銷交易所市場“疫情防控債”157只,助力22個省份的135家發行人完成融資1593億元。
八是推進行業文化建設,提升行業發展軟實力。健康良好的行業文化是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內在要求。自2019年11月證券基金行業文化建設動員大會召開以來,已有百余家證券公司將“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行業文化理念融入公司核心價值體系。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經濟、科技等領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證券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被賦予新內涵和新使命,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報告》圍繞以下四個方面提出了證券公司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建議:一是強化投資銀行中介基礎功能,服務好實體企業融資和投資者財富管理;二是提升服務效率和專業水平,促進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三是融入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提高證券公司國際競爭力;四是發展普惠金融,精準支持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編輯 張偉)
10:03 | 肯悅咖啡進入“千店時代” 全球首... |
10:02 | 佰維存儲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86.46%... |
10:01 | 越秀資本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 |
09:59 | 希荻微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4.56%... |
09:58 | 連續造假遭重罰 ST錦港面臨重大違... |
09:56 | 多方合力支持“出口轉內銷” 讓外... |
09:56 | 螞蟻數科發布智能體開發平臺Agenta... |
09:55 | 華潤啤酒“扎根土地” 扛起國麥振... |
09:48 | 康隆達發布2025第一季度報告 越南... |
09:46 | 大北農:一季度營收凈利雙增 多業... |
09:44 | 光峰科技一季度營收穩健增長 新興... |
09:42 | 曹操出行更新招股書:2024年營收14...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