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2020年,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下,環保產業有望迎來新的機遇。
10月13日,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2020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在成都拉開帷幕。本屆論壇以雙循環新格局下產業走勢為主題,圍繞國內外經濟形勢,聚焦雙循環與產業新趨勢、智慧生態與綠色創新、新基建與行業新活力等熱點話題展開交流與分享。
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在會上表示,環境產業發展深度匹配國內大循環內在需求,成為深化供給側改革,促進我國經濟轉型換擋,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今年這樣一個復雜的背景下,雙循環啟動了市場增量,帶來了新的機會。”多位參加論壇的環保企業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在技術和模式上都較為領先,有望在新形勢下獲得新的發展機遇。
生態環境部將出臺系列扶持政策
據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黨組成員莊國泰介紹,“十三五”期間,以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主線,生態環境部堅持標本兼治,突出治本,強化政策引領、科技支撐和督查執法,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兩個正面清單”的執行效力,著力服務支持行業企業綠色發展和綠色生產。與此同時,環保產業也為打贏疫情防控的阻擊戰和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積極貢獻。
莊國泰還表示,當前環保產業總體發展向好,發展規模逐步壯大,技術水平顯著提升,服務模式不斷創新。2019年全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約1.78萬億元,同比增長11.3%,遠高于同期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持續縮小,電除塵、布袋除塵等部分產品和超低排放等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同時,第三方治理、環境績效服務、環境金融等服務業態呈快速發展態勢,互聯網+模式、PPP模式、生態環境導向的開放模式等在環境治理領域得到了創新和應用。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但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形勢頗為復雜,新形勢下環保產業“十四五”期間會怎樣發展?
莊國泰還透露,“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部將秉持以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牢牢把握我國全面推進綠色發展轉型的戰略機遇期,加快形成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抓好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從加大資金投入,強化資金引領;完善生態環境標準體系倒逼環保產業市場擴容增效;會同有關部門出臺和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財稅、價格、金融、貿易等優惠扶持政策,扶持環保企業發展;積極開展環境服務模式的創新,提升環境服務水平等多個方面推動環保產業發展。
雙循環新格局下環保企業兩極分化加劇
值得一提的是,雙循環新格局對于環境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將是一個促動和機遇。
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在會上表示,當下生態環境保護的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的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環境治理需要打通過去產業鏈條上孤點、痛點、難點,引導環保市場向區域化、市場化、信息化進階,產業鏈條不斷超越末端治理的局限,助推工業企業、工業園區等綠色化轉型,提高環境容量,統籌流域上下游各方的經濟及生態關系,建立有效的生態補償機制。
隨著行業洗牌加劇,企業兩極分化趨勢愈發凸顯。傳統環境企業想要在危與機的交織中脫穎而出,都在積極選擇主動布局,用創新的思維探尋企業增長新動能,而產業的未來也在不斷探索與引領中逐漸清晰。
“雙循環中很重要的核心是能高效地循環起來,這其中主要是效率問題和產業結構問題。”北控水務市場投資中心總經理馬韻桐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這幾年,央企不斷進入環保行業還是會推動產業的持續發展,高效率央企要發揮它的引領作用去解決資本投入和資源分配問題,而民企則要進入更加專業的細分領域,去解決客戶的差異化和精細化需求,他們需要有核心技術、產品和服務,這是比較重要的。
實際上,這幾年,環保行業經歷了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不少企業因為資金鏈問題被淘汰出局,也有企業因為在細分領域優勢明顯,加上央企入局而迎來新的機會。今年以來,央企加速進軍環保行業。“污水處理第一股”碧水源迎來中交集團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中節能入主鐵漢生態。
對此,瀚藍環境總裁金鐸也向《證券日報》等媒體表示,雙循環新格局下,未來一定是以模式、技術創新驅動的企業才有更多的機會。整個行業的主體結構,從前一段時間的混戰階段逐漸走向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這個穩定化是由于主體里有一部分是專業性的央企和上市公司,也有地方政府的環保投資平臺,還有在細分領域里做精做專有技術的民營企業。
還有券商機構指出,在政策持續深化、財政支持力度加大、融資環境改善的背景下,環保部分細分賽道也將重回高增長的景氣周期。
(編輯 孫倩)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