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會這么火。”談及十一期間入住率,花筑·重慶觀音橋星悅薈民宿店長肖雄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他所在的門店在10月1日到10月4日全部滿房,之后的幾日入住率也在65%至95%之間,超過去年同期表現。據肖雄告訴記者,從花筑民宿整體的入駐情況來看,10月2日至5日,花筑品牌旗下每天都有超400家民宿酒店門店滿房。
肖雄所在門店的情況絕非孤例。
“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去哪兒平臺上平均出游時長同比去年明顯增長,達到4.82天。相當于每位旅客在這個假期住了5晚酒店、多玩了大半天。”據去哪兒網方面告訴記者,平臺上以家庭為單位的旅游消費同比去年增長近5成,舉家出游讓國慶過出了“年味兒”。飛豬方面同樣表示,平臺上以家庭為單位的旅游消費同比去年增長近5成,三人及以上機票預訂人數比端午漲了160%,親子門票預訂量同比增長超30%。
種種數據表明,在家里“憋壞了”的旅客走出了家門。來自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在十一假期的前7日,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6.18億人次,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543.3億元,同比恢復69.9%。
各地景區重現客流高峰
“看到長假第一天的門票訂單數據,我們都不敢相信,蹭蹭蹭往上走,到了下午3點27分,票量就超過去年一倍,全天的門票量,增長超過了200%。”一位在假期監測門票數據的攜程產品經理介紹說,非常興奮看到各地景區重現客流高峰,旅游行業和企業太需要這樣的旅游熱。
攜程披露的數據顯示,假期前四天,攜程門票預訂量全面超過去年同期,同比增長達到100%創歷史新高,為目的地景區增加大量客流,景區票量最高增長3706%。
美團方面同樣表示,得益于旅游行業的整體復蘇、景區數字化服務水平的提升和廣大游客消費意愿的增強,10月3日,美團門票創下了單日入園人次突破500萬的新紀錄,較去年同期的360萬大幅增長超38%。
從交通方式來看,據去哪兒網方面表示,更多人選擇了更加高效、快捷的交通方式,全國假期乘飛機出行同比增長近1成。其中,通過去哪兒平臺預訂的機票量超去年15%。
去哪兒網大數據研究院院長蘭翔告訴記者,國慶期間,去哪兒平臺機票預訂同比去年增量達到15%;民航國內航線已承運1150萬人次,同比上升3.8%。蘭翔預測,民航總體旅客量仍將在節后持續回升,并且逐日升高。
從民宿酒店方面來看,假期前4天,美團App酒店訂單超過今年五一同期兩倍,民宿訂單量與五一同期相比也獲得114%的增長。
據途家網數據顯示,國慶期間鄉村民宿預訂量達到去年同期的120%。5日,民宿下單量達到去年同期的150%。“經過五一假期的恢復、暑假的持續升溫,民宿行業在這個國慶節全面復蘇,甚至反超去年。”途家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商務官李珍妮說。
華住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華住旗下酒店在目前已基本實現100%開業,疫情之下的黃金周期間,平均出租率達85%,單房收入和出租率與去年同期持平且略有上升。同時,熱門景區周邊酒店呈現出供不應求的滿房狀態。
另據三亞·亞特蘭蒂斯酒店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十一期間,該酒店迎來了游客出行的小高峰,五天度假區共接待游客超8萬人次,其中失落的空間水族館和亞特蘭蒂斯水世界的日均接待游客數分別都超6000人次,酒店平均入住率近90%,10月4日入住率均達到99%。
高性價比刺激消費欲望
人均出游花費達到1809元
久未出門的游客對于此次十一的出行投入更加慷慨。
去哪兒網方面相關負責人援引數據告訴記者,同比去年國慶長假,我國人均出游天數多了0.6天,達到4.82天;今年國慶人均出游花費達到1809元,比去年同期每位旅客多消費200元,相當于低星級酒店一晚的平均價格。
高性價比刺激了消費金額的增長。
據記者了解到,從出行成本來看,今年國慶前各地政府頒布了門票免費或減免等多項旅游優惠政策;在隨心飛等產品的助力下,航空出行成本有所降低;各個OTA平臺開打“補貼戰”提振游客出行信心;多酒店價格持平或有所下降。
全季酒店首席執行官沈怡均則對《證券日報》表示:“以位于陸家浜地鐵站附近全季酒店為例,開業四、五個月,200多間房,黃金周期間的入住率幾乎接近滿房,95%以上,應該說是經營情況非常好的,均價,整個上海的均價是跟去年是打平的,保持了沒有下跌。”
有不愿具名的旅游行業從業人士對記者談道,一方面來看,高性價比會進一步激發消費熱情;另一方面來看,今年十一假期時間較長,也給了游客游覽更多景區的機會。
“今年十一門店預訂情況已經恢復到了往年水平,實際入住情況則超過去年同期水平。”肖雄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