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楊潔
一個城市的夜間生活,往往“劇透”其經濟發展特點,因為,夜經濟不僅展現一個城市的文化與活力,更是衡量城市消費的重要指標。
《證券日報》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在政策面持續“添薪”的帶動下,京城夜間消費“煙火氣”快速恢復,其中餐飲、文娛等行業更是“點亮”夜經濟的主力。
政策積極推動
北京市商務局去年印發《北京市關于進一步繁榮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增長的措施》,大力扶持和發展夜間經濟,要求到2021年底,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規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夜京城”地標、商圈和生活圈,滿足消費者需求。
今年夜經濟發展雖然一度受到疫情擾動,但是隨著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大眾夜間出行娛樂消費活動也逐漸增多,有關部門積極引導、鼓勵包括夜經濟在內的消費活動。
9月8日,“2020年全國消費促進月暨北京時尚消費月”在京正式啟動,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劉梅英表示,在商務部大力指導下,北京消費季自6月6日啟動以來,共組織開展促消費活動600余項,已成社會關注度高、企業參與度高、消費者獲得感高的促消費活動。同期開展的還有2020年“千品萬店美食薈”活動,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圍繞餐飲老字號、夜經濟等開展系統性宣傳促銷活動,加快推動餐飲等生活服務業恢復到正常水平。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夜經濟對城市發展具有積極意義,通過支持夜經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居民的消費時間,進而滿足并刺激城市餐飲、購物、娛樂、休閑、旅游等服務領域的消費需求,擴大城市內需,推動相關行業的成長。此外,夜經濟的發展水平還是衡量城市生活質量、開放活躍程度、投資軟環境以及文化底蘊的重要指標,支持夜經濟有助于提升城市軟實力。
京城夜間“煙火氣”恢復
體驗夜京城,感受煙火氣。記者于9月16日晚先后走訪了郎園Park、五棵松華熙LIVE、前門等地。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不時有人進入郎園Park。園內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10天前這里曾舉辦第十八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北京書店之夜”活動,“那天有幾十家書店到場,人挺多的,可以買書看書,還有很多精彩活動。”該工作人員表示。同時,記者了解到,郎園Park作為石景山區夜間經濟打卡地,開展了多項活動助力夜間消費,如舉辦深夜食堂、露天巨幕電影等多種文娛之夜活動,每周二19時將進行電影展映,以公益形勢惠民,用光影為觀眾造夢。
“五棵松站到了。”19時40分,伴隨著地鐵提示音,記者跟隨人流來到五棵松華熙LIVE,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燈海”,無數小彩燈點綴滿整個拱形通道,“快點兒,快點兒!一會兒沒位了。”一對年輕人小跑著從記者身邊路過。穿過走廊,彩燈閃爍,人潮涌動,動感十足的音樂聲中夾雜著大家談笑聲。記者嘗試在一家網紅烤串店前取號,“您前面還有18桌,大概等待1小時。”該店工作人員說道。在一家啤酒店前,一名負責叫號的小哥透露,即使是工作日也需等位,“21時之前是高峰期,22時到24時又會迎來一波高潮,我們能營業到次日2時。”此外,一位顧客告訴記者,這里很多店鋪都可使用“北京消費券”,同時還可再疊加商家優惠,“這樣算下來,滿160元能減免60元,優惠力度非常大,我和家人每次都會領來用。”
記者留意到,周圍很多店鋪都貼出了招聘服務員的公告。一家書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10月份,我計劃延長夜間營業時間,但現在人手不夠,無法延長。”
針對此現象,付一夫表示,夜經濟相當于有效利用了時間的錯位,變相延長了經濟活動的時間,不僅滿足了大眾的需求,還為很多潛在的勞動力提供了上崗機會,甚至還可以利用夜晚時分以兼職、副業等形式來拓展收入來源。
當記者來到前門步行街時,已是21時50分,前來閑逛、吃飯、游玩的人依舊不少,在一些小吃店鋪門前甚至出現排隊的現象。“現在是工作日,學生們也都開學了,周末會更熱鬧。”一位保安小哥對記者說道。在一家清吧內,有幾桌客人相談甚歡,顧客李先生饒有興致地對記者說:“這個酒吧比較安靜,適合跟朋友敘敘舊,放松心情。”吧臺工作人員說道:“我們正常營業到22時,但只要有客人就不會關門,經常到凌晨2時至3時。”
正如付一夫對《證券日報》記者談到的,“繁榮的夜經濟相當于給繁忙工作之余的人們提供了維系人際關系的場景,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使彼此更為親密,而城市生活也會因此變得更加和諧融洽。”
付一夫還補充道,發展夜經濟需要根植于城市特色文化優勢,充分挖掘本地夜間休閑資源、場所以及各種項目,加快培育影視、娛樂、旅游、保健、體育等服務產業,營造更加豐富的夜間消費場景,不斷擴充夜間消費的“菜單”,并鼓勵商家針對不同消費群體提供個性化定制產品。政府部門可以進行科學規劃,針對城市夜經濟可能出現的治安管理、噪音控制、垃圾處理等一系列問題給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為城市產業的良好發展與廣大消費者的權益保護提供更好的環境。此外,還應致力于改善城市交通運輸系統,確保居民夜晚出行的便利與安全。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