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個部委發布《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要求,把支持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業態新模式作為經濟轉型和促進改革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打破傳統慣性思維。從問題出發深化改革、加強制度供給,更有效發揮數字化創新對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的帶動作用,推動“互聯網+”和大數據、平臺經濟等邁向新階段。以重大項目為抓手創造新的需求,培育新的就業形態,帶動多元投資,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動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意見》提出拓展共享生活新空間,推動形成高質量的生活服務要素供給新體系,鼓勵共享出行、餐飲外賣、團購、在線購藥、共享住宿、文化旅游等領域產品智能化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展生活消費新方式,培育線上高端品牌。
作為共享出行的典型代表,滴滴出行表示,國家發改委、交通部等13個部委聯合印發的《意見》,為共享經濟新業態提供了更寬廣的發展空間,滴滴出行作為共享經濟一份子,倍感振奮、深受鼓舞。
滴滴出行在亞洲、拉美和澳洲為5.5億用戶提供出租車、快車、專車、豪華車、公交、代駕、企業級、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汽車服務、外賣等多元化的出行和運輸服務。在滴滴平臺上,有數千萬車主及司機獲得靈活的工作和收入機會,年運送乘客超過100億人次。
目前,滴滴平臺上有1166萬網約車司機、近18萬代駕師傅、6000名兩輪車運維師傅。圍繞生態有3000多家汽車租賃公司,產業鏈上下游拉動600余萬相關就業,總共帶動1826萬個就業機會。未來,滴滴也將持續創造更多靈活就業和收入機會。
今年3月,滴滴在21個城市上線跑腿業務,創造了更多的靈活就業機會。6月份我們在成都和杭州開始試點貨運業務,有8000多名司機獲得首批上線服務的資格,未來這兩個業務還會提供更多靈活就業機會。
滴滴也將繼續為退役軍人、貧困地區群眾以及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湖北地區群眾,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就業機會。滴滴今年與退役軍人事務部簽署了就業合作協議,為退役軍人提供超過1.5萬個就業機會,包括豪華車司機、專車司機等。
滴滴參與了人社部、國務院扶貧辦主辦的“數字平臺經濟促就業助脫貧行動”,將為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易地扶貧搬遷萬人安置區的貧困居民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平臺就業機會,幫助他們就業實現脫貧;同時滴滴為有需求的貧困縣捐贈共享單車,運營收入用于在當地設置公益崗位,幫助建檔立卡貧困人群就業。
此外,滴滴還加入了全國工商聯、湖北省人民政府等主辦的“知名民企湖北行”活動,今年在湖北省將提供網約車司機、兩輪車運維等8000個靈活就業崗位。此外還將新增技術、行政、運營和數據分析等工作崗位,幫助當地穩定就業,恢復經濟。
同時,滴滴也在不斷探索智慧交通、自動駕駛等創新領域。2019年9月,滴滴自動駕駛在上海獲得全國首批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牌照,經歷了載人示范應用的內部測試技術驗證、安全管理體系嚴格搭建、試乘體驗路線反復打磨、未來運營執行方案不斷迭代,于今年6月成為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先行示范企業中率先突破由測試走向載人示范應用階段的企業。
今年6月27日,滴滴首次面向公眾開放自動駕駛服務。用戶可通過滴滴APP線上報名,審核通過后,將能在上海自動駕駛測試路段,免費呼叫自動駕駛車輛進行試乘體驗。現階段,滴滴自動駕駛載人測試范圍僅限于在上海開放測試道路上,路線經過汽車會展中心、辦公區、地鐵站、酒店等核心區域。用戶通過滴滴APP在開放道路范圍內選擇起終點,可免費體驗自動駕駛服務。
據了解,為確保行程安全,自動駕駛測試車依相關規定配備了安全員,可隨時接管車輛,應對突發情況。與此同時,滴滴設立了自動駕駛安全護航中心,能實時監控車輛、路況,并在車輛面臨復雜情況時,給予協助指令,解決未來自動駕駛運營中可能出現的遠程協助問題。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