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發,北京已進入非常時期,應急響應上調至二級。這對今年本就風雨飄搖的影視行業而言,無異于雪上加霜。
盡管北京市正積極組織退還北京市影院2020年已繳的專項資金,緩解影院現金流緊張等實際困難,但效果如何,還有待繼續觀察。
開業遙遙無期、斷裂的現金流、交不出的租金、產業整合和網播競爭......成為壓在全國各家影院頭頂的四座“大山”。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至今,從事與影視相關的公司中,已經有13170家公司注銷或吊銷,遠遠超過2019年全年注銷影視公司數量。
有觀點認為,2020年下半年的影視公司的注銷數量,有可能還會增長。
上半年悲慘的院線公司
復工亦長路漫漫
3月27日國家電影局深夜發通知:所有影院暫不復業,已復業的立即停。這距離電影院復工首日只隔一周。影院是各行各業逐漸復工后,收益最低的行業之一。
從3月20日全國500家影院復工第一日算起,500家影院營業前兩日票房分別為1.38萬和3.1萬元,平均每場電影觀影人數不足一人。據貓眼數據,3月27日,在平臺統計的194家影院中,有50多家影院票房0收入,80多家影院票房收入在100元以下。
院線今年的慘重損失,一方面是票房“顆粒無收”,另一方面是影院要承擔為春節檔投入的全部成本,包括影廳增加、零食賣品囤積、映前廣告被迫違約,這些都算在影院的損失內。
電影院不開門,票房就無從談起。據統計,中國電影(13.200,0.35,2.72%)一季度虧損約2.3億,同比下滑超160%。座位少于500個的小型電影院遭受損失最大,收入僅達到去年同期的10%。若電影院重新開放的時間推遲到10月,全年票房收入將下降91%。
萬達電影(15.330,0.28,1.86%)一季度虧損6億元,同比降249.75%。此外,金逸影視(9.880,0.22,2.28%)、華誼兄弟(3.690,0.07,1.93%)、幸福藍海(6.630,0.04,0.61%)等多家院線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均出現大幅虧損。行業出清已在進行時。
受疫情影響,影視行業大約有60個劇組停拍、100個項目延遲,播出機構各項收入大幅下滑,僅廣告收入平均跌幅就超過了30%,僅一季度全國就有6600多家影視文化機構注銷。
影視寒冬早已到來
2020年更是雪上加霜
影院目前暫未復工,只見成本,不見收入。即使復工,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人們也不敢踏入影院消費,市場的恢復可能將是個長期的過程。
但事實上,在更早一些時候,影視行業的寒冬早已到來。
影視行業龍頭上市企業過去兩年的盈利情況
過去兩年,國內電影事業發展如火如荼,根據中國電影專資辦統計,2019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為642.66億元人民幣,較2018年同比增長了5.4%,較2017年8.7%的增速進一步放緩。中國電影已經進入“內容為王”的時代,口碑傳播拉動觀影,進入穩定發展階段。
但從行業上市公司盈利情況來看,可能僅僅只是“賠錢賺吆喝”。特別是2019年,華誼兄弟、光線傳媒(11.030,0.12,1.10%)等行業龍頭公司都出現了較大金額的虧損。萬達電影虧損超過47億元,華誼兄弟虧損超過39億元。
根據《虧損上市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實施辦法》:上市公司第三年度連續虧損的,自公布第三年年度報告之日起,證券交易所應對其股票實施停牌。
以目前情況來看,已經連續虧損兩年的華誼兄弟今年很有可能再度虧損,有被退市的風險,也難怪近日傳出華誼兄弟創始人、董事長王中軍甩賣香港2億豪宅,賣房救急的消息。
行業龍頭尚且如此,其他公司的情況也就可想而知了。據統計,2020年一季度影視行業26家A股上市公司虧損的就有20家,占比近八成。
雖然影視業自救一直在進行中,降工資、發最低工資已經是行業的幸運兒,最慘的是沒工資或者直接被裁員。萬達影城在外賣平臺賣哈根達斯冰淇淋,大地影院在直播中推廣自家的電影周邊,金逸影城說只要你來開卡充值,我就送爆米花……只是,這些努力雖然顯示了影院人的自救姿態,但說到底只是杯水車薪。
劇組開始走出寒冬
然而,好消息是200余個劇組正在“嚴冬”中重啟。據“新片場”報道,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雖然電影院還未重新開放,影視劇項目已逐步有序復工。5月份以來,橫店影視(15.910,0.11,0.70%)城影視拍攝基地迎來一波開機潮。
受疫情影響,從1月下旬開始,象山影視城、橫店影視城、上海影視樂園、長影世紀城、鎮北堡西部影城、焦作影視城、中山影視城等中國十大影視基地先后宣布全面停工,國內多個劇組發布公告稱,面對防疫為重、安全第一的防疫形勢,暫停拍攝工作,直到3月末陸續開園,劇組也陸續復工。
截至5月中旬,4000多名在冊“橫漂”演員也相繼返回橫店,投入到拍攝工作中。目前,橫店影視城20個高標準攝影棚已經全部訂完,其余近百個普通攝影棚的預定情況也十分樂觀。
疫情對影視基地帶來的負面影響余威尚存。同時劇組要進入到復工狀態,也需要嚴格遵守防疫流程。而即使現在行業發展正慢慢恢復到曾經的狀態,距離真正恢復恐怕還要一段時間,制作成本壓力仍是壓在劇組及影視公司頭上的一座大山。
電影公司亟待轉型
布局電視劇或成抓手
今年一季度,華策影視(7.220,0.06,0.84%)、光線傳媒、歡瑞世紀(4.080,0.05,1.24%)(維權)等成為影視行業上市公司中僅有的幾家能夠盈利的企業。查看其公司主營業務構成,可以發現其主要收入來源都不是電影,而是電視劇。
2020年一季度影視行業盈利“冠軍”華策影視,其2019年26.31億元的主營收入中,有19.81億元來自電視劇,占比75.29%。歡瑞世紀2019年來自電視劇的收入占比也接近八成。
事實上,一些頭部電影公司向電視劇的轉型也早已開始,只是進度上有所不同。
梳理華誼兄弟、光線影業、北京文化(5.950,0.10,1.71%)、萬達電影、博納影業五家頭部電影公司2020年的劇集計劃,這五家電影公司2020年電視劇劇集片單總數超過60部,其中大部分已進入制作環節,處在早期籌備階段的不到三成。
每家公司的風格偏好各有不同,但總體而言都傾向于把劇集領域的開拓當做風險防范的手段和對電影主營業務的支持補充。
網絡電影行業新業態再次崛起
電影行業自救,主流電影公司轉投電視劇,而另一種業態也在重新崛起。院線全線停擺的背景下,互聯網成為各種娛樂活動的主要方式。
徐崢的春節檔電影《?媽》,原本計劃春節期間在院線上映,各大影院為此做足準備,包括宣傳、物資、廣告招商等,但最終片方卻單方面宣布撤檔,該電影被以6.3億元賣給網站,并最終以免費方式播出,引起廣泛爭議。
一方面,在特殊時期沒有新電影上映的情況下,觀眾對于平臺免費播放院線新電影的做法十分贊賞;但另一方面,這樣的做法卻引起各大影院的不滿,甚至有影院發起抵制,這種行為被認為是“對現行中國電影產業及發行機制的踐踏和蓄意破壞,會起到破壞性的帶頭作用”,損害電影行業利益。
電影行業目前與互聯網密切相關的模式,除了院線影片上映后在網站繼續播出,另一種模式主要是網絡電影(更名前稱為“網絡大電影”)。
網絡電影主要是以互聯網為首發平臺的電影,《電影產業促進法》全面實施后,網絡電影與院線電影審查標準統一。但是在普通觀眾眼中,網絡電影總體的制作水準、投資規模、內容質量等遠遠比不上院線電影。
今年是網絡電影發展的第七個年頭,然而過去六年,這個行業的發展經歷了從爆發到冷淡的過程。愛奇藝發布的《2019年網絡電影行業報告》顯示,網絡電影的上線量從2017年高峰期的1892部下降到2019年的789部,同比降幅達到49%;但全年累計正片播放趨勢從2017年逐年增長,2019年達到48.2億,同比增長24%。
不過,由于電影院至今仍未正式營業,觀眾的觀影需求轉移到線上,加上網絡電影行業自身不斷大浪淘沙,在2020年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時機。
根據廣電總局公布的2020年4月份重點網絡影視劇規劃備案情況,通過規劃備案的網絡電影達到298部,上線過審數量遠遠超過了2019年同期。與此同時,網絡電影的分賬增長明顯。
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三大視頻平臺發布的榜單中,2020年一季度分賬破千萬的作品達到23部,同比增長188%;票房前30名的分賬金額共4.3億元。
盡管如此,影院何時重新開放仍未可知,影視從業者們依然承擔著巨大的壓力。2020將過半,但行業的春天還遲遲未到。
16:21 | 聚焦全球市場 共探航運指數期貨新... |
16:19 | 莫高股份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28億... |
16:14 | 東方嘉盛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 |
16:12 | 2024年營收不足3億元 蘭州黃河被實... |
16:10 | 甘肅能化2024年實現凈利潤12.14億... |
16:10 | 坤恒順維2024年超三成營收用于研發... |
15:49 | 央行最新部署,事關金融“五篇大文... |
15:16 | 西山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3.36億元 ... |
15:14 | 醬油業務穩固 ST加加一季度凈利同... |
15:11 | 聯影醫療披露2024年ESG報告 強化供... |
15:11 | 今創集團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44.... |
15:11 | 供銷大集2024年營收14.24億元 凈利...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