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李正
“本打算趁著機票便宜,去日本玩幾天呢,沒想到疫情已經蔓延了,看來只能再忍忍了。”市民王先生無奈地對記者說道。
據王先生介紹,早在2018年年末,自己就關注過2019年春節前后去日本的機票價格,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導致計劃擱淺了,所以決定將出游計劃改在2020年春節前后。雖然與去年同期相比,目前去日本的機票價格下降了兩成,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計劃再次被迫中斷。
客運業務整體下滑
國際航線好于國內航線
與王先生情況類似的消費者并不在少數。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主動放棄出游的消費者日益增多,對于航空公司短期的壓力又有多大呢?
東興證券分析師認為,2020年1月份,國際航線ASK(譯為:可用座位公里。該指標用于表示航空公司可產生的最大經濟效益)增速維持了9%左右的增速,是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主要是由于國際航線的出行計劃性較強,需要提前準備,若消費者改變計劃取消機票,需要承擔很大的沉沒成本,導致1月份國際ASK數據并沒有出現明顯的下滑情況。
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航線的客座率還是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同比降幅在4%左右。
同時,受疫情影響,不僅是國際航班,國內航班的機票價格也出現了比較大幅度的下調,有些往期的熱門機票出現了打折,一些需求較低的航班,機票價格出現了“白菜價”。
比如在某手機App上發布的3月3日機票價格顯示,從深圳寶安機場直飛重慶江北機場的航班,票面價格為50元左右;從河南鄭州機場飛往上海浦東機場的經濟艙票面價格,雖然在600元到800元左右,但是也打了4.8折。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直觀感受和業已公布的行業數據來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1月下旬以來的機票價格,相較于去年同期下降幅度還是比較大的。而相對于票價調整,對航空公司沖擊更大的,是2月份以來八成左右的客流量下滑。票價疊加客座率的調整,使得機票收入甚至不能覆蓋燃油和機場使用成本,更談不上對于飛機折舊、債務成本等其他固有成本的覆蓋了。目前來看,疫情對于航空公司一季度沖擊很大,同時,預計二季度和三季度也會有較大影響。
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夏風光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次疫情對于航空公司的影響有目共睹,即使是按1月份的運營數據來看,大部分航空公司都已經出現了同比下降,客運業務只是整體業務的一部分,貨運業務同樣也不樂觀。
貨運業務占比較小
需求端有望3月底前全面恢復
疫情對于航空公司貨運業務有哪些影響呢?
從需求端來看,中國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受春節假期和新冠肺炎疫情雙重因素影響,2020年1月份,郵政行業同比增速下降。
2020年1月份,郵政行業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完成747.5億元,同比下降12.4%;業務總量完成1081.6億元,同比下降8.6%。
據廣發證券研究員測算,假設2月底日均攬件量全面恢復,3月份同比增速至少為19%,今年一季度整體有望保持個位數增長。
國家郵政局已經于2月下旬啟動了郵政快遞業第二階段復工復產工作,力爭3月底以前產能恢復到六成以上,全行業有望在3月份內恢復正常。
從供給端來看,袁華明表示,考慮到貨運業務在航空公司不高的收入占比(低于10%),以及航空貨運業務不高的毛利潤率,航空貨運業務對于航空公司在疫情期間的支撐比較有限。
“航空公司短期還是需要更多的稅收和費用減免政策支持,來降低經營和生存壓力,期間航空公司可以通過調減航線,延緩飛機接收,減少飛機租賃數量,甚至階段性薪酬調整等降成本方式進行自救。”袁華明說。
政策優惠配合企業“自救”
協力打贏“防疫”攻堅戰
為降低此次疫情對國內航空企業的沖擊,政策層面也實施了一系列舉措,比如,免征航空公司繳納的民航發展基金,對運輸防控重點物資和提供公共交通、生活服務、郵政快遞收入免征增值稅。
據華創證券分析,從過往免征民航基金的整體影響來看,2019年上半年各航空公司繳納的民航基金為,南方航空15.38億元,東方航空12.05億元,春秋航空1.75億元,免征意味著相關成本的直接減免。
對此,袁華明表示,這些舉措短時間內可以直接降低航空公司的成本,增厚利潤。但是考慮到航空公司較高的剛性運營成本壓力,這些舉措對于航空公司的幫助是有限的和階段性的。長期而言,國內航空公司的經營發展還要依靠航運業務需求的恢復。
夏風光則認為,從長期看,新冠肺炎疫情對于航空公司而言,只是短期負面因素,并且政策、信貸等方面的針對性扶持政策,也可以緩解企業現金流壓力。
此外,據記者了解,為緩解企業經營壓力,部分航空公司推出了企業“包機”業務,即保障了部分企業員工集中復工的出行需求,也對航空公司“自救”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