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一場并購風潮正在席卷整個零售界。今年以來,新零售并購案頻繁發生,蘇寧剛剛以48億元拿下家樂福八成股份,物美集團又迅速以業內預估約百億元的價格將德國連鎖超市巨頭麥德龍股權收入囊中。而此前,零售商們都在尋找著獵物,互聯網巨頭也都在加速收割線下資源,阿里巴巴收購大潤發、騰訊牽手永輝、京東高價購入五星電器股權……一宗宗交易推動著這場并購大潮迅速從線上向線下實體滲透。
在今年發生的幾起并購案中,中國本土品牌成為收購的主角,昔日市場重量級商超如今大多割地退出,僅剩不斷傳出關店消息的沃爾瑪、Costco仍在堅守。
外資商超品牌在中國市場大量撤退,是否意味著外資在中國的黃金時代真正結束了,本土品牌迎來更多機會?近兩年,國內零售業總規模達數百億元并購案的背后,行業的業態和格局究竟發生著怎樣的變化?
并購案頻現
巨頭持續擴張版圖
不久前,一場突發的收購震驚零售界——蘇寧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近日,蘇寧易購宣布已正式完成股份交割,接手家樂福業務,成為家樂福中國的控股股東。這場收購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蘇寧可謂動作迅速。
在蘇寧進駐后,家樂福是否將被改造,雙方如何融合,行業格局又將如何演變等話題,引發業界熱議。
10月16日,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收購家樂福中國是我們在快消領域的一次布局,快消是蘇寧近幾年重點建設的品類,這一收購進一步豐富了我們的場景業態,蘇寧也真正實現了快消類目的突破,增強在大快消品類的市場競爭力。”
他透露,蘇寧將對家樂福的門店全面改造,并與家樂福進行資源整合。“蘇寧成熟的全場景零售模式、立體物流配送網絡以及強大的技術手段,可與家樂福中國專業的快消品運營經驗以及供應鏈能力進行結合,完善在蘇寧大快消品類的O2O布局,這有利于降低采購和物流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與盈利能力。并且,蘇寧將對家樂福門店進行全面的數字化改造。蘇寧線下超過6000家蘇寧小店可與家樂福門店聯合,提升效率并節約物流成本。蘇寧家電家居、蘇寧紅孩子、蘇寧極物、蘇寧金融、蘇鮮生生鮮超市、蘇寧小店即時配送等豐富業務,都可以與商超業態進行模塊化對接。”
今年以來,蘇寧在實體產業并購上的動作明顯加快。今年初,蘇寧拿下萬達百貨旗下37家門店;此后,蘇寧又以48億元“搶下”家樂福中國的股份;今年8月份,蘇寧小店全資控股利亞華南廣州全部門店,將其特許經營的60多家OK便利店收入囊中。
頻頻掀起并購,這一擴張背后,蘇寧是下的什么棋?
“年初,我們收購了萬達百貨,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整合易購百貨、萬達百貨、蘇寧廣場百貨類目的資源,打造行業領先的百貨供應鏈體據。收購迪亞天天等,重點是完善蘇寧小店布局。通過一系列的戰略合作,蘇寧快速補足優質線下場景資源,進一步完善全場景全業態布局。”張近東說。
而曾與蘇寧傳出“緋聞”的德國連鎖超市巨頭麥德龍,也在近日被物美集團宣布納入旗下,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其中物美集團將持有合資公司80%股份。
據了解,麥德龍總部對麥德龍中國資產的出售醞釀已有一年有余,而期間緋聞對象更是不絕于耳,其中不乏阿里、騰訊、蘇寧、萬科等巨頭,還閃現博裕資本、高瓴資本、厚樸投資等財團身影。而麥德龍的商超店面及大量優質物業,是吸引眾多有財力的買家進入的主因。據公開資料,截至目前,麥德龍在中國的59個城市開設了97家商場。
值得關注的是,麥德龍、家樂福的退出僅是中國零售業變革的一角,近兩年里,中國零售業并購大事件持續發生。
談及這一系列并購案,新零售專家、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云陽子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零售業正處于變革的激烈時期,商超處于這場變革風暴的最外延,這場變革將讓企業經歷陣痛,也蘊藏機會。在中國扎根最淺的外資零售企業首先受到影響,其大多選擇代運營、出售資源的方式退出,而本土商超相對韌性更強,但部分也面臨著被兼并的命運。”
在這輪并購中,外資零售品牌呈現集體頹敗趨勢。
對于外資零售企業的退出,行業策略分析師洪仕斌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外資品牌的退出有客觀原因,也是其在中國實行的戰略和措施失敗使然。“目前整個商超系統在互聯網環境下都面臨困局,同時電商的快速發展及消費人群結構的變化,年輕消費群體更青睞于在網上消費,實體商超生存空間和利潤受到線上擠壓,而外資品牌戰略調整遲緩,沒有及時建立線上線下融合渠道及資源配置,僅靠單一渠道難以適應中國市場的變化,勢必在這場競爭中敗下陣來。”
“外資品牌潰敗,核心原因是零售水平不足的問題。商超是精細化運營,外資品牌享受了中國零售市場的紅利,但經營能力相對不強,隨著互聯網公司對線下的滲透,其最先受到沖擊。”云陽子認為。
并購潮加速向實體滲透
線下巨頭主導行業整合
中國零售業并購大事件頻頻發生,此前網絡零售巨頭掀起的并購熱,演變為如今的線下巨頭開始主導行業整合。
零售業的并購潮也并非近幾年才興起,早在4年前,網絡零售企業就開始了一輪并購和整合。不過,這場收購運動還是主要發生在網絡零售市場。
在電商迅速入局后,零售業的格局被打破,大賣場迎來衰落,互聯網巨頭開始瞄準實體:亞馬遜以137億美元收購全食超市;阿里也在短短數年間,投資銀泰百貨、三江購物、聯華超市、新華都、大潤發、紅星美凱龍等業態,大肆擴張線下零售業;本是“局外人”的騰訊也已將京東、拼多多、唯品會、沃爾瑪、永輝、步步高等線上線下玩家引入自己的陣營。
隨著新零售時代的來臨,線上走過紅利時代,線上線下融合需求強烈,網絡零售企業逐漸向實體延伸,與實體零售業空前融合,網絡零售巨頭積極并購實體零售企業以求發揮協同效應。近年來,零售業的并購案形成互聯網公司與實體公司交融并購的新特色,零售巨頭加速搶占市場以尋求寡頭地位。
洪仕斌認為:“從目前零售業的態勢來看,實體商業不再是‘被打倒’的對象,而成為合作者甚至是行業整合的主導者。未來零售競爭將更加激烈,資源更加集中,呈現寡頭競爭,推動行業進入新連鎖時代,阿里、京東、蘇寧、國美等目前都在進行新零售布局,豐富資源,形成全方位立體式模式,構建完善的生態,在激烈競爭中搶先占領資源和市場。”
產業經濟觀察家丁少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零售市場的線上流量紅利幾近結束,但線下市場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成為零售巨頭共同的戰略選擇。中國本土巨頭因為有資金、供應鏈、渠道管理等資源,也更了解中國消費者,因此在這一輪商超市場大變革中會有更多的機會。”
行業重新洗牌格局初定
寡頭之戰打響
放眼零售市場,格局風云變幻。然而經過一番眼花繚亂的投資并購后,市場格局也逐漸明朗,一場寡頭之間的競爭即將打響。
通過巨頭們一系列的布局,零售市場寡頭格局已經形成。目前,阿里旗下有三江購物、新華都、高鑫零售、銀泰百貨等;騰訊陣營則擁有永輝超市、紅旗連鎖等線下商超;蘇寧不僅原本就在線下擁有大量資源,也通過今年的迅速并購拿下萬達百貨和家樂福等。它們不惜砸下重金爭奪線下零售,尋找新的流量入口。
中國零售市場的商超的并購整合已經進入了中后期,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幾大陣營初步形成,并且還在不斷尋找機會開疆拓土。
“以阿里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已形成新零售戰略,搶占線下商超、百貨,也帶動了互聯網企業對線下實體的重估和重視;而大潤發、步步高、蘇寧、國美等零售巨頭,也在搶資源,欲重構零售體系。如今,蘇寧已形成囊括百貨、商超大賣場、便利店的相對完整的業態體系,其版圖逐漸擴張,將成為阿里系、騰訊系之外的第三極,與兩大聯盟展開廝殺。”洪仕斌如是表示。
“中國零售業并購呈現并購加速、強強并購及橫向并購的趨勢,并購目的和方式更加多樣化,跨境并購及百億元以上天價并購增多,隨著行業進一步整合,寡頭及陣營大戰將成為零售業下一階段的看點。”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