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美貿易戰加劇,波及范圍進一步蔓延至通訊領域。日前美國商務部宣布,今后7年內將禁止該國企業向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中興通訊(000063)出售任何電子技術或通訊元件,理由是中興通訊違反美國制裁規定,在2016年至2017年間曾向商務部產業安全局做出虛假陳述。
中興通訊回應稱,已獲悉美國商務部對公司激活拒絕令,公司高度重視,并第一時間成立了危機應對工作組,全面評估此事件對公司可能產生的影響,與各方面積極溝通及應對。
4月18日晚,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CCFYOCSEF)臨時舉辦特別論壇,就此事展開討論。會上多位專家和業內人士均認為,此次事件背后是美國針對中國高科(600730)技產業的一次精準打擊,同時也反映出當前我國在芯片等基礎、底層科技的薄弱。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計算機學會名譽理事長李國杰認為,雖然國內已經有一些自主研發的芯片,但目前還沒有到完全可以替代國外芯片的地步,因此美國封殺中興對國內的影響較大。他表示,需要對現狀保持耐心,不可能一下子解決工藝水平上的差距。
雖然短期內難以追上國外水平,但不少專家仍樂觀預計,假以時日中國芯片將實現部分替代。“如果我們長遠看,到2020年再看回今天這件事,大概率是很慶幸的。”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龍芯處理器負責人胡偉武表示,從國外芯片切換到國內芯片,必然經歷一個調整期,但這對于國內的半導體產業是一次良性刺激。
加大自主元器件經營力度
“一個國家芯片的水平是某種程度反映了國家整個的一個水平。尤其芯片的制造工藝那些,我們一般講是差兩代。”李國杰表示,從芯片廠商加工的設備到配套的軟件等等,尤其是經驗積累,芯片技術的進步需要國家長期投入才能換來,“這不是說國家投錢,就砸幾百億問題就解決了。”
他認為,雖然在高新技術上與國外比仍有差距,但經過多年努力也并非一無所獲,例如在去IOE化(即去掉IBM的小型機、Oracle數據庫、EMC存儲設備,代之以自己在開源軟件基礎上開發的系統)上,國內的互聯網企業做得相當不錯,如螞蟻金服等。
胡偉武則表示,應該籍此機會,從現在起加大國內自主元器件的研發力度。他指出,也應加強對集成電路的生產制造和設備的自主化力度。
“其實像CPU等其他零部件,國內也都是有的,但應用范圍比較小,原因在于企業對比之下感覺外國的比較好用,形成了使用習慣,但在國內一些行業,自主研發的芯片已經在使用了。”胡偉武表示,從CPU角度來說,隨著通用CPU的性能不斷提升,以及國內工藝水平的提升,預計五年甚至到三年內,國產的CPU將實現更大范圍的投入應用。
“像華為等很多企業在芯片研發上跟國外企業上已經有一定的競爭力,尤其是設計能力提高是很快的,但是芯片不是砸錢就是可以下來的。”李國杰強調,經驗積累有一定的過程,國家要長期穩定地支持,特別是應用支撐上,要給予國產芯片機會。
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秘書長杜子德則建議,推動國產芯片的市場化應用可以通過政府采購或稅費減免等措施,逐步從國外企業手中奪回中國的IT市場。“中國13億人口,不建立自己產業鏈是不可以的,這次是美國人給我們上了一節課。”
人才培養刻不容緩
除了應用層面尚需時日,專業人才匱乏是目前我國半導體產業仍較為單薄的主要原因。
李國杰表示,與早年相比,如今國內的芯片人才和培養單位已經多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互聯網應用范圍,芯片人才的缺口依然巨大。他指出,真正有能力培養出來芯片人才的高校較少,而且相關考核以論文發表數量為指標,但論文較為困難。同時,國內互聯網公司的薪酬待遇比科學研究更具吸引力,這些因素均導致目前芯片人才青黃不接。
胡偉武也認為,國內的基礎型人才很少,人才培養上極不平衡。他舉例說明,雖然國內打不多數互聯網公司都使用Java編程,人才儲備數以百萬計,但研究Java虛擬機的人才卻非常少,目前國內大約只有幾十人。
在胡偉武看來,當下國內的計算機教育本質上都是教學生怎么用計算機,而不是教學生怎么造計算機。“大數據,云計算的人才我們很豐富,但接下來應該加強對計算機的基礎人才的培養。”
對于人才培養,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YOCSEF學術委員包云崗則建議,不要因為項目或產業未達到預期而否定一切,從長遠看過去的投入對人才培養起到相當關鍵的作用。“像20年前的td-scdma,產業上來說沒有達到預期,但我們國內的這個通信這個轉折點就是td-scdma,從此培養了一大批人才。”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方大特鋼:第八屆董事會第五十次會... |
21:52 | 海通發展:第四屆監事會第十五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