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家明
海外特別是歐洲的二次疫情強勢反撲,各國政府重新開始實施封鎖、限制等抗疫措施,以期遏制新冠病毒進一步蔓延。那么,海外這一波疫情到底有多兇猛?各國又正在采取哪些措施?
猛烈程度
已超第一波疫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目前歐洲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720萬例。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則顯示,西班牙是歐洲感染新冠肺炎人數最多的國家,累計確診突破92萬人,法國緊隨其后。值得注意的是,與今年春季的第一波疫情相比,歐洲的這一輪疫情來得更猛烈。
10月15日,法國政府網站公布數據顯示,該國過去24小時新增新冠確診病例30621例,單日確診病例首次突破3萬例,再創疫情暴發以來的新高。此前,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緊急公共衛生措施,計劃自本周六開始對巴黎和其他8個法國主要城市實行持續四周的宵禁,這也意味著除非有特殊情況,這些城市的居民將不允許在特定時間段內外出,除醫院、藥店等以外的公共場所也都將關閉。
英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宣布從17日起倫敦將從疫情“中度”警戒級別升為“高度”警戒,這也意味著將實施更為嚴格的封鎖措施。英國首相約翰遜近日表示,在目前情況下實施地方封鎖措施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比采取全國性的封鎖措施更為有效,但也不排除下一步采取更為嚴格的措施。
根據德國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的最新數據,截至當地時間15日零時,德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341223例,較前一日新增6638例,當日新增確診病例數量已經超過了今年3月27日6294例的峰值,創下疫情暴發以來單日最高紀錄。而在北京時間16日傍晚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德國單日新增7620例新冠確診病例。德國總理默克爾與各個聯邦州長舉行會議討論疫情問題,隨后出臺新規定稱,德國各州可以自行決定遏制疫情措施。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主任漢斯·克魯格發聲強調,歐洲不斷上升的病例數非常令人擔憂,是時候“升級措施”了。
而在美國,本周阿拉斯加、科羅拉多州等21個州達到自疫情暴發以來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單周最高峰值。由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和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戴維·卡特勒合作的研究報告指出,預計新冠肺炎疫情將給美國帶來16萬億美元的損失。報告表示,美國民眾需要從根本上重新考慮美國政府在疫情中發揮的作用。“目前,美國優先考慮在急癥治療方面的支出,而在公共衛生服務和基礎設施方面的支出則要少得多。”
金融市場受沖擊
多國準備再刺激
海外多國的第二波疫情來得比市場預期更為兇猛,加強防疫更引發市場對大范圍封鎖停工的擔憂,金融市場也受到沖擊。在15日歐洲股市交易時段,歐洲股市集體收跌,歐洲斯托克50指數下跌2.47%,德國DAX30指數和法國CAC40指數下跌超過2%。而在16日歐洲股市開盤后,英法德股市盤中小幅反彈。
疫情的反復引起海外專家的高度警惕,并給出“警告”。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萊因哈特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正在演變為一場重大的經濟危機,并警告可能出現金融危機。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歐洲央行將準備采取進一步緊急措施,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在貨幣政策方面,歐洲央行將確保所有的“武器”都隨時待命,包括利率到前瞻指引和資產購買計劃等。在財政政策方面,許多歐元區成員國在提交預算時也正考慮增加財政支出。
美聯儲副主席克拉里達表示,美國經濟需要再過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不過,截至目前,美國仍未就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達成共識。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表示,他正試圖與眾議院議長佩洛西達成刺激協議,但要在美國大選之前完成相關工作并非易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停止旨在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并減輕其對經濟影響的支出,可能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后果。她敦促各國投資綠色項目和數字基礎設施,以提高生產率和收入。此外,在多國債務高企的背景下,IMF呼吁各國政府進行更多的財政刺激。格奧爾基耶娃還表示,由于中國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支持經濟復蘇,今年中國經濟將實現正增長,成為全球經濟的積極推動力。
22:46 | 中國最大的零食連鎖零售商鳴鳴很忙... |
21:59 | 金健米業聚焦主業漸入佳境 一季度... |
21:57 | 格靈深瞳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17億... |
21:55 | 松井股份:第三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21:55 | 精進電動:第三屆監事會第二十二次... |
21:55 | 輝煌科技:第八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55 | 蘭生股份:第十一屆董事會第九次會... |
21:55 | 宜賓紙業:2025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 |
21:55 | 中英科技:第三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 |
21:55 | 愛麗家居:第三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5 | 湖南海利:監事會決議公告 |
21:55 | 交建股份:第三屆董事會第二十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