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近日,深圳數據交易所成功開出全國首單數據資產損失費用保險暫保單。據悉,該保單將為深圳優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ESG數據提供累計賠償限額100萬元人民幣的數據資產損失費用保障。
投保ESG數據是企業對ESG工作建設的又一創新實踐,背后更是透露出推進ESG工作正愈發受到現代企業關注。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年內已有超2150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報告(以下簡稱“ESG報告”),同比增長逾16%。
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將ESG管理作為內部管理重要部分能夠提升企業聲譽,幫助企業獲得更多的客戶和合作伙伴。同時,通過對環境和社會方面的關注,能夠進一步降低環境風險和合規風險,實現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ESG工作實踐不斷創新升級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把推進ESG工作當成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監管持續引導、客戶需求以及企業內部風險管理要求等或是主要驅動因素。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過去高增長高消耗的模式已不再適應現階段的要求,可持續發展成為社會各界及企業的共識。為此,監管層持續引導企業關注自身ESG工作建設。
以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為例,2022年4月份,中國證監會發布工作指引,明確了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的主要職責,在溝通內容中增加上市公司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SG)信息;同年5月份,國務院國資委印發《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提出探索建立健全ESG體系,推動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專項報告;2024年4月份,滬深北交易所正式發布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對上市公司在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等可持續信息披露方面作出了明確規范。
隨著企業主動披露意識不斷強化,ESG工作實踐也在不斷創新升級。除了上述首份ESG數據保單落地,還有不少公司在內部專門搭建了完整的ESG治理架構。例如,某上市公司在2023年ESG報告中披露,公司設有戰略與可持續發展(ESG)規劃委員會,用以分析全球經濟和行業形勢,研究公司發展戰略,對公司中長期發展戰略等提出意見和建議。據《證券日報》不完全統計,年內至少有36家A股上市公司新設ESG委員會,遠高于去年同期。
遼寧大學環境資源與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劉佳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企業不斷創新升級管理手段,正在逐步提升企業ESG工作的質量,為日后企業商業決策以及投資者投資決策都提供了重要考量。
推動ESG工作質效不斷提升
我國企業正積極探索ESG管理方式,在實踐中推動ESG工作質效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在此過程中也存在一系列挑戰。
在鄭磊看來,由于關于企業ESG工作的監管框架尚在完善之中,缺乏與國際標準相匹配的統一披露和評價體系,導致了信息透明度不足。同時,從企業角度來看,ESG理念在企業中的普及和認知程度不一,部分ESG理念難以找到切實途徑落地,導致浪費利用ESG數據資源為企業提供戰略決策支持和優化經營績效的機會。
ESG信息披露標準體系的統一和完善正成為我國企業ESG工作“更上層樓”的關鍵所在,各地亦在積極推進相關工作。
例如,近日,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的《北京市促進環境社會治理(ESG)體系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建立并完善本市ESG信息披露標準體系。支持行業協會、產業聯盟和企業,在國際性和國家標準的基礎上,根據首都高質量發展要求,自主制定一批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
談及企業自身如何進一步提升ESG工作質效,鄭磊建議,企業需要加強對ESG管理的認識和投入,制定長期發展戰略和目標,建立完善的ESG管理體系,加強對ESG風險的識別和管理,制定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和應急預案;積極開展ESG培訓和教育活動,提高員工對ESG管理的認識和理解;加強與政府、行業協會、第三方機構等利益相關方的合作,共同推動ESG建設的發展。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施懿宸對記者表示,企業在進行ESG管理的具體實踐中可以從將ESG戰略與業務掛鉤、主動披露ESG信息和構建清晰的組織架構等方面入手,比如,可根據自身的利益相關方議題和行業特色指標,將ESG與企業實際業務結合管理等。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