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夢澤
在2025年上海車展上,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兼CEO彭軍攜第七代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高調亮相,宣布這一代車型將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投入運營,并首次明確公司有望在2028年實現集團層面盈虧平衡。這一時間表的提出,標志著中國自動駕駛行業從技術驗證邁向規模商業化的關鍵轉折。
“2025年是Robotaxi量產元年,也是小馬智行Robotaxi量產計劃——昆侖計劃成果落地的一年。”彭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已有三款車型完成路測,處于試生產階段,今年夏天將開啟常規化生產。
前裝量產成本驟降70%
開啟Robotaxi規模化落地
據了解,小馬智行搭載第七代自動駕駛系統方案的Robotaxi車型擁有100%車規級零部件。彭軍表示,自動駕駛套件成本中,核心成本是車載計算單元和激光雷達。得益于產業鏈的成熟和技術迭代,從第六代到第七代系統,車載計算單元成本下降了80%,激光雷達的成本下降了68%,第七代系統的整體成本較上一代大幅降低70%,“具體的成本數據將在未來兩個月公布,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代產品已經達到了大規模量產的臨界點。”
成本驟降的背后是技術路線與產業鏈協同的深度優化。彭軍強調,第七代車型首次實現前裝量產,即傳感器、冗余系統、域控制器等核心組件已集成至車輛生產線,而非傳統后裝模式。“車輛下線時,70%至80%的自動駕駛硬件已預裝完成,僅需最后一步裝配即可上路。這不僅降低了改裝成本,更提升了可靠性和一致性。”
這一技術路徑的革新離不開與豐田汽車株式會社、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三大車企的深度綁定,彭軍將上述合作模式稱之為共同研發,“我們與整車廠的工程師團隊共同打磨車輛適配問題,包括傳感器布局、通信協議、耐久性驗證等。未來,量產車將從生產線直接駛向市場。”據其透露,第七代車型的試生產已啟動,夏季將進入常規化生產階段。
降本之后的規模化是Robotaxi商業化的核心命題。彭軍直言,當前階段需集中精力攻堅高密度城市。即將到來的Robotaxi規模化運營依然會從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開始,在今年下半年實現量產后加快向二、三線城市推進。“我們計劃在接下來幾年的時間里,至少有幾個標桿城市達到過萬的投放量級,從而讓Robotaxi形成一種出行方式,而不只是體驗。”
對于盈利路徑,彭軍將盈虧平衡與車輛規模直接掛鉤。“我們優先投放北京、廣州及頭部二線城市,單城車輛需達到10%的市場份額才能形成網絡效應。”他告訴記者,2028年預計車輛數量將支撐集團整體收支平衡。事實上,這一目標背后,是政策、技術、用戶習慣的多重突破。彭軍以北京亦莊至南站、廣州珠江新城等復雜場景的運營為例,強調全無人駕駛技術已通過50萬小時驗證,政策開放與技術成熟正在形成合力。
面對特斯拉等巨頭的Robotaxi布局,彭軍展現出開放姿態:行業當前的核心挑戰是做大市場,而非內部切分蛋糕。他坦言,小馬智行的護城河在于體系化能力,即從技術研發、成本控制到政策溝通、用戶運營的全鏈路布局。
針對數據價值的爭議,彭軍直言贊同“99%的駕駛數據無意義”的提法。在他看來,真正的壁壘在于對長尾場景的仿真與學習能力。“我們通過構建世界模型,在虛擬環境中模擬極端場景,再以路測驗證算法。路測的核心價值不是收集數據,而是驗證模型的完備性。”這一邏輯與當前大模型訓練思路不謀而合,即數據質量優先于數據數量。
拓展國際化生態
產業正循環效應加速到來
近日,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組織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明確提出車企需“明確系統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履行生產一致性、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等一系列規范要求。
談及自動駕駛分級,彭軍犀利地表示,L3級輔助駕駛的“定義困境”。“L2和L4的本質區別在于安全責任人,前者是人,后者是機器。而L3是人機共駕,責任邊界模糊,例如大雨天系統是否接管、事故責任如何劃分等,這些難題需要法規與技術的雙重突破。”在他看來,輔助駕駛級別升維不是一個產品簡單進化的問題。因為責任主體不同,所以從一開始它們的產品設計和理念就是不同的,與其糾結人機切換,不如直接聚焦無人駕駛的清晰邊界。
這一觀點解釋了小馬智行“跳過L3、直攻L4”的戰略選擇。彭軍強調,公司從創立之初便專注于L4級自動駕駛技術,并以此反哺乘用車輔助駕駛業務。例如,第七代系統的傳感器、芯片等硬件已與L2車型通用,通過規模化采購進一步攤薄成本,形成技術協同。
國際化是小馬智行2025年的另一關鍵詞。彭軍透露,公司已在韓國、新加坡、中東等地布局,正復制國內推廣模式——與當地政府溝通法規、開展試點運營。這些市場的智能輔助駕駛需求旺盛,但法規成熟度較低,需要“從0到1”的培育。生態合作方面,小馬智行正與高德、支付寶等平臺深化整合,構建“車端-出行平臺-用戶服務”的閉環,車輛生產、運營維護、用戶引流、充電清潔……每個環節都需專業伙伴參與。
小馬智行的商業化進程,映射出中國智能駕駛行業的演進趨勢——從資本驅動的技術狂熱,轉向效率優先的理性繁榮。站在2025年的門檻上,彭軍為下一步發展劃出一條清晰路徑:以成本可控的技術撬動規模,以規模反哺生態,最終在安全與效率的平衡中重塑出行未來。而對于小馬智行,第七代Robotaxi的量產,正是這條路徑上的第一個里程碑。
(編輯 喬川川)
19:29 | 上工申貝:第十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 |
19:29 | 寧波東力:第七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 |
19:29 | 益生股份:第六屆董事會第二十九次... |
19:29 | 天津普林:公司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相... |
19:29 | 天津普林:公司部分產品出口海外 |
19:29 | 數字政通:公司高度重視數據要素在... |
19:29 | 天津普林:玻璃芯基板目前處于實驗... |
19:29 | 天津普林:珠海新產線已經投入使用 |
19:29 | 天津普林:公司擁有的AS9100國際航... |
19:29 | 天津普林:公司產品應用于波音等國... |
19:29 | 天津普林:美國業務在公司業務中占... |
19:29 | 兆馳股份:公司聚焦核心業務提升業...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