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流和供應鏈的持續改善、產業的復工以及積極政策的疊加,乘用車市場因疫情遲滯的產能和需求在6月開始釋放。
7月8日,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94.3萬輛,同比增長22.6%,環比增長43.5%,6月零售環比增速處于近6年同期歷史最高值。
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尤為亮眼。6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57.1萬輛,同比增長141.4%,環比增長35.3%,在車購稅減半政策下,新能源車不僅沒有受到影響,而且環比改善超過預期。乘聯會披露,6月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16家,環比增加3家,同比增加11家,占新能源乘用車總量85%。
產銷數據大幅改善
據乘聯會披露,6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94.3萬輛,同比增長22.6%,環比增長43.5%,6月零售環比增速處于近6年同期歷史最高值。1~6月累計零售926.1萬輛,同比下降7.2%,同比減少71.5萬輛,其中3~5月同比下降103.1萬輛,影響較大。
6月全國乘用車零售同比增長22.6%,較5月的下降17%改善40個百分點,改善較大。6月車市促銷力度進一步加大,主流車企均追加了優惠活動,努力彌補前期因疫情造成的銷量損失、沖擊半年度目標。
生產方面,6月乘用車生產220萬輛,同比增長45.6%,環比增長31.7%,產業鏈保供措施見效。批發方面,6月廠商批發銷量218.9萬輛,同比增長42.3%,環比增長37.6%,受新能源市場拉動,部分車企表現分化明顯。出口方面,6月乘聯會統計口徑下的乘用車出口18.7萬輛,同比增長67.7%,環比增長1.8%。6月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13.4%。
另外,6月豪華車零售31.0萬輛,同比增長26.0%,環比增長74.0%。前期京滬等豪華車主銷區域受防疫封控形勢變化影響較大,近期改善明顯。
“受疫情影響的進口零部件短缺問題改善,涉及長三角地區的國產零部件體系供應商逐步恢復基本供貨,促進全國6月的生產迅速恢復。”乘聯會指出,上海是全國汽車行業的樞紐核心,其地位仍需進一步強化,近期保供復產效果良好。長春和上海產業鏈保供政策下的生產提升明顯。
新能源車市場火熱
供給改善疊加油價上浮預期帶來市場火爆,各地出臺鼓勵消費政策力度大,進一步促進6月新能源車市火熱。
6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57.1萬輛,同比增長141.4%,環比增長35.3%,在車購稅減半政策下,新能源車不僅沒有受到影響,而且環比改善超過預期。1~6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246.7萬輛,同比增長122.9%。
1~6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224.8萬輛,同比增長122.5%。6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53.2萬輛,同比增長130.8%,環比增長47.6%,1~6月形成“W”型走勢。
批發方面,6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26.1%,較2021年6月15.3%的滲透率提升10.8個百分點。6月純電動批發銷量45.2萬輛,同比增長131.1%;插電混動銷量11.9萬輛,同比增長191.1%。6月特斯拉ModelY批發52557輛,五菱宏光MINI46249輛,分列總體乘用車銷量前兩位。
零售方面,6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27.4%,較2021年6月14.6%的滲透率提升12.8個百分點。6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50.1%;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8.0%;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4.5%。
出口方面,6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3.1萬輛,隨著疫情下復工復產政策支持、中國制造新能源產品在海外認可度的持續提升以及服務網絡的完善,市場前景向好。
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出口10861輛,東風易捷特出口5445輛,吉利汽車3157輛、比亞迪新能源2177輛,特斯拉中國出口968輛,神龍汽車525輛,江淮汽車出口361輛,奇瑞汽車新能源出口283輛、一汽紅旗出口192輛。新勢力出口逐步啟動:創維汽車出口181輛,愛馳汽車177輛,哪吒汽車和威馬汽車也開始加大出口力度。
16家新能源車企
批發銷量破萬輛
6月份,新能源車市表現突出,新能源汽車批發銷量突破1萬輛的企業就達到了16家,相比之下,5月破萬的車企為13家,去年6月僅為5家。
乘聯會披露的6月廠商批發銷量顯示:比亞迪133762輛、特斯拉中國78906輛、上汽通用五菱49450輛、吉利汽車29671輛、廣汽埃安24109輛,奇瑞汽車22783輛,上汽乘用車17985輛,長安汽車16178輛、小鵬汽車15295輛、上汽大眾13241輛、哪吒汽車13157輛、理想汽車13024輛、蔚來汽車12961輛、長城汽車13917輛、一汽大眾12272輛、零跑汽車11259輛。
新勢力方面,6月小鵬、哪吒、理想、蔚來、零跑、威馬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和環比表現總體很強,尤其是第二陣營的哪吒、零跑等表現較強,這也是細分市場賽道的優勢。
主流合資品牌中,南北大眾滿血復活,新能源車批發25513輛,占據主流合資66%份額,大眾堅定的電動化轉型戰略初見成效。其他合資與豪華品牌仍待發力。
此外,6月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91239輛,同比增長95%,環比增長58%。其中豐田59759輛,本田21092輛,廣汽乘用車3214輛,吉利汽車3170輛,長城汽車2263輛,東風日產1705輛,混合動力的自主品牌逐步走強。
優惠政策初見成效
“從6月的情況來看,車購稅減半政策已經達到了初步成效,多項產銷指標回暖。”全國汽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前期市場零售銷量在月末較高,經銷商月度進貨節奏也傾向于向后拖,但今年的6月情況不同,由于市場回暖明顯,經銷商信心強,渠道庫存的補貨意識較強,推動月中的廠家銷量提升較快,銷售節奏改善明顯。
而對于7月車市的預判,乘聯會指出,前期疫情下高溫假充分休假,目前復工復產迅速到位,7月乘用車生產能力很強,預計產銷同比實現20%左右增長,可實現淡季不淡的良好局面。
從供給端來看,7月份供給將基本恢復常態,上海地區是處于全國汽車制造的核心樞紐地位,長三角的7月初疫情沖擊不大,結合歷次疫情汽車產業保供經驗積累,全國汽車生產能力有望得到充分釋放。
乘聯會認為,車購稅減半政策的效果在政策啟動前期的6月較突出,隨后進入平穩的政策實施中期,政策拉動消費的效果環比初期減弱,疊加7月的市場淡季,7月同比增速較6月放緩。政策效力進一步體現應該是在9月末開始的政策實施后期。
“目前車市促銷力度仍處于高位,近幾個月的車市促銷逐步加大,消費者購車的緊迫感不強,但隨著部分地方鼓勵政策到期,高成本壓力下的車型成交價格趨穩,并可能按慣例在9月左右進入促銷收縮期,政策退出前的銷量持續高漲推動促銷力度進一步縮小。因此7月是購車最佳時機。”乘聯會方面表示。
10:04 | 以AI提效賦能 紅蜻蜓加速智能制造... |
10:01 | 分眾傳媒2024年穩健增長彰顯韌性 ... |
10:00 | 安迪蘇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 |
09:58 | 引導會計師事務所重視審計質量 中... |
09:57 | 光啟技術產能釋放周期開啟 一季度... |
09:56 | 洪通燃氣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大增95... |
09:55 | 天融信推進智算云業務 一體機有望... |
09:55 | 稀土行業景氣度回升 多家公司一季... |
09:46 | 萬里揚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9.15%... |
09:46 | 矽電股份2024年業績保持穩健 擬每1... |
09:45 | 寶馨科技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36億... |
09:44 | ?恒逸石化擬注銷約6370.38萬股回...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