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夢澤
在今年3月份的新能源汽車漲價潮中,特斯拉一馬當先,最早也最頻繁地實施了調價,上演了“七天三連漲”。時隔三個月,特斯拉再次上調旗下車型價格。
6月17日,特斯拉國產ModelY長續航版漲價1.9萬元至39.49萬元,新車交付周期20-24周。6月15日晚間,特斯拉已經更新了美國官網多款車型售價,最大漲幅為6000美元,最長交付等待時間為一年。
此外,近期鋰價依舊在高位,多家機構預計,下半年鋰價有望回升到前期高位甚至突破。據國泰君安統計,受磷酸鋰、六氟磷酸鋰、電池輔材等價格影響,今年1-5月份,磷酸鐵鋰及三元電芯成本已分別上漲18%、20%。在成本壓力下,包括特斯拉在內越來越多的整車廠開始染指上游,意欲搶占鋰原材料話語權。
近日,天齊鋰業發布公告稱,首次公開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獲得證監會批復,或成為深交所和港交所兩地上市公司。市場更有傳聞稱,特斯拉參與了天齊鋰業的港股IPO認購。6月17日,《證券日報》記者向特斯拉方面求證,對方則含糊回應:“不清楚,無可透露信息”。
特斯拉意欲綁定上游原材料降成本
6月16日,鋰礦巨頭天齊鋰業通過港交所聆訊,募資規模預計為10-15億美元,或將于7月份正式掛牌上市。
資料顯示,天齊鋰業為鋰電新能源核心材料供應商,集上游鋰資源儲備、開發和中游鋰化工產品加工為一體。目前,公司產品主要分為鋰精礦和鋰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兩大類。截至2021年12月31日,天齊鋰業合計擁有134萬噸/年的鋰精礦產能和4.48萬噸的鋰化合物及衍生品產能。
雖然特斯拉對認購天齊鋰業IPO傳聞沒有給予正面回應,但其對掌握上游原材料話語權的意圖早已顯露無疑。記者注意到,早先特斯拉曾在報告中指出,通過從礦業公司采購,可以直接參與當地市場而不必依賴多家中游公司。
今年4月份,特斯拉CEO馬斯克在談及鋰鹽價格持續高漲時曾表示,鋰鹽價格已經高到離譜,除非成本得到改善,不然特斯拉不得不大規模地親自參與鋰礦的開采與提煉。馬斯克的發言也透露出了特斯拉意欲綁定上游原材料的決心。數據顯示,2021年特斯拉已從9家采礦、化工公司采購了95%以上的氫氧化鋰、50%以上的鈷和30%以上的鎳,用于含鎳(NCA和NCM)電池。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高云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車企捆綁上游鋰礦企業背后,是目前碳酸鋰為首的原材料市場需求持續旺盛,而鋰原材料供給未來長期存在供給不足。與此同時,“每一家大型車企背后都有強大的供應鏈支撐。而新興的鋰電產業供應鏈顯然具備更強的投資價值。”高云鵬表示。
整車企業入股鋰礦企業成潮流
為平抑鋰價上揚帶來的成本提升,鎖定未來幾年的電池產能,越來越多有實力的主流車企著手布局上游鋰礦資源,與電池供應商提前簽署大單,甚至直接入股鋰礦企業。
今年2月24日,欣旺達發布公告稱,公司在2月23日召開的董事會中審議通過了《關于欣旺達電動汽車電池有限公司增資的議案》,引入了19名投資者。數據顯示,2021年,欣旺達以2.06Gwh進入我國裝機量全年排名前十的行列,占比達到1.3%。今年1-4月份,欣旺達在中國市場動力電池裝機量約為1.13GWh,排名全國第五。
據記者觀察,在引入的19名投資方名單中,“蔚小理”赫然在列,其中理想汽車關聯公司江蘇車和家、蔚來汽車關聯公司蔚瑞投資分別增資4億元、2.5億元,分別持有欣旺達汽車電池3.21%和2.01%股權股,而小鵬汽車則通過SkyTopLLC間接出資4億元,獲得3.21%股份。
不久后的3月份,盛新鋰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定向發行股票的方式,引入比亞迪作為戰略投資者,募資不超過30億元。該次發行完成后,比亞迪持有盛新鋰能的股份預計超過5%;更早之前,大眾汽車集團(中國)曾表示,有意與華友鈷業和青山集團組建合資企業,以確保鎳和鈷的供應,助力大眾汽車進一步優化電池成本。
“有人將上述做法解讀為車企集體‘去寧德化’,我認為夸張了。”高云鵬告訴記者,車企這種多方下注分散風險的做法,實際上是要掌握動力電池供應的主動權,做到不受制于任一電池企業。這對于處于快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和車企來說無可厚非。
同時,高云鵬認為,傳統燃油車屬于成熟產業,市場的增長是從下游到上游,而新能源汽車屬于新興產業,市場的增長是從上游到下游。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需求量高漲,降本、產能自控,包括提升動力電池競爭力和供應鏈穩定,將愈發成為新能源車企在發展中的關鍵指標,未來車企為了掌握主動權將會采取更多的策略深入介入動力電池的生產。
(編輯 喬川川)
22:44 | “弱冠之年”繼續向上:蘇農銀行總... |
21:59 | 中遠海控2025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 |
21:58 | 蘇寧易購一季度實現營收128.94億元... |
21:58 | 多領域實現關鍵突破 山西汾酒2024... |
21:57 | 釋放可持續發展“壓艙石”信號 德... |
21:57 | 產品銷售持續放量 宣泰醫藥2024年... |
21:56 | 中公教育2024年扭虧為盈 經營性現... |
21:56 | 2025年穩健開局 重慶啤酒一季度銷... |
21:54 | 復星醫藥披露2025年一季報:營收94... |
21:53 | 接棒吳以芳 陳玉卿出任復星醫藥董... |
21:51 | 百龍創園:第三屆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51 | 長飛光纖: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