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行業來說,2020年都是極具挑戰并充滿壓力的一年,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顧醫藥生物行業2020年走過的路。
受到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醫藥行業的研發生產、流通采購、臨床使用等各個環節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今年上半年,有197家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出現下滑。不過,這種下滑態勢在第三季度有所好轉。
疫情不僅讓人們養成了良好的衛生健康習慣,也改變了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比如當戴口罩成為習慣之后,感冒咳嗽的少了,感冒藥賣不動了。而隨著疫情的反復,特別是海外需求激增,檢測類、醫療器械類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持續上漲。
在醫療物資、檢疫檢測、疫苗等板塊的帶動下,今年醫藥生物行業走出了一輪波瀾壯闊的上漲行情,雖然后期一度出現回調,但截至2020年12月23日收盤,醫藥生物指數仍整體上漲超50%,行業內244家上市公司實現股價上漲,其中41家股價翻倍。
疫情發生后,我國醫藥企業迅速行動,在疫苗及治療藥物研發領域出現百花齊放的現象。目前已有5個新冠疫苗進行Ⅲ期臨床試驗,數量位于全球前列。此外,國產新冠肺炎疫苗出海已進入日程表。阿聯酋、摩洛哥、阿根廷等多國都表達出對中國疫苗的購買意向。
這次疫情也加速了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發展。為減少人群接觸、減輕線下門診機構壓力,鼓勵用互聯網醫藥健康模式對抗疫情超出了市場期待,也促進相關政策的推進和突破。
2020年,我國醫療生態改革繼續。帶量采購、醫保談判大大降低了仿制藥、創新藥、高值耗材的價格。在第二批集采后,心臟支架價格大跳水,更有網友戲稱“集采前1個支架=5瓶茅臺,集采后1瓶茅臺=5個支架”。
此外,我國創新藥獲批速度持續加快,國產創新藥有望步入高速增長期。在市場環境發生變化的背景下,創新藥企的估值水漲船高。不過,盡管行業對創新形成了共識,但并不是所有企業都有能力、有魄力成為創新藥的玩家。一款創新藥從立項到上市動輒耗時數十年、耗資數億元甚至十幾億元。
如今,醫藥生物行業的競賽槍聲已經響起,行業并購重組、資產轉讓的案例也將增加。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因改革的深入推進,競爭也將更為激烈。
(策劃 證券日報音視頻中心)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