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資管業協會副秘書長劉傳葵:
險資與私募有廣闊合作空間
■本報記者 蘇向杲
12月28日,在由證券日報社主辦、海通證券協辦的“2018全球私募基金峰會”上,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副秘書長劉傳葵表示,目前保險資金運用穩健,資金規模持續增加,與金融各子行業一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從險資與私募基金合作來看,劉傳葵提到,雙方有廣闊的合作空間,對于保險資金與私募基金的合作,近年來政策面積極嘗試并加大支持力度。未來保險資金將與大資管迎來更廣泛的合作機遇。
政策面積極支持合作
從資金體量看,截至2018年10月份,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到15.79萬億元,比年初增長5.84%。從大類資產配置看,銀行存款達到2.2萬億元,占比14.05%;債券55684.84億元,占比35.26%;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20054.68億元,占比12.7%;其他投資59992.14億元,占比37.99%。
劉傳葵表示,上述提到的險資投資結構,與私募基金相關聯的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保險資金的境外投資,目前大約接近3000億元人民幣,與海外私募機構有諸多業務合作;二是保險資金的對外委托管理,目前主要是委托給認可的公募基金、證券公司管理,在債券投資、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等投資項下均有涉及,對如何進一步打開保險資金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業務合作值得共同努力與期待;三是目前更主要的是私募股權基金領域的合作,更多體現在保險資金的其他投資項下。
從服務實體經濟來看,保險資管產品注冊制的改革大幅提升了發行效率,截至2018年10月份,累計發起設立各類債權、股權投資計劃983項,合計備案(注冊)規模2.35萬億元,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工程,其中,支農支小融資業務累計放款180多億元,參與市場化債轉股項目落地總金額600多億元,參與長租公寓首單200億元已經落地,這些投資取得了社會的積極評價。整體來看,保險資金運用穩健,資金規模持續增加,與金融各子行業一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劉傳葵認為,保險資金具備資金期限長的重要特性,也具備機制極大靈活性特點,是一種開放的資金,包括在股市的“壓艙石”角色、資金委托管理的做法、近期積極建立“紓困基金”等,因而容易和包括私募基金在內的各類資管主體展開業務合作。保險資金是一種長期資金,從資金來源上保障了資金的長期性和穩定性,以壽險產品為例,一般期限通常在10年以上,有些長達二三十年,這是其他資金無法比擬的獨特優勢,因而從投資期限而言,保險資金可以支持長期的投資項目,或者穿越周期支持所投資的標的。保險資金投資模式靈活多樣,具備機制、方式創新的良好稟賦,為與私募基金在內的各類資管主體合作具備了良好基礎。
險資投資私募具有戰略意義
“目前,有超過100家的保險機構投資了120多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設立了230多支基金,累計投資規模超過5000億元,已經成為私募股權基金市場的重要機構投資者。并且,另類投資占比的上升是近年來的資管機構投資的重要特點,這顯然有利于今后保險資金與私募基金合作空間的進一步拓寬。”劉傳葵提到。
“保險資金投資私募基金,及加強合作,具有策略與戰略的意義。”劉傳葵表示。
就策略而言,保險資金是私募基金理想的資金來源之一,保險資金參與私募基金也有利于有利于拓寬資金運用渠道,優化保險資產配置結構,分享經濟轉型升級成果,改善投資收益,有利于創新投資方式,分散投資風險,提高資金運用效率。
就戰略意義而言,保險資金通過私募股權基金將資金投入實體經濟和高科技企業,是價值創造者和新經濟的推動者,對實體經濟而言,有利于緩解當前創業企業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期限短的問題,減輕發展壓力,也有利于發揮機構投資者導向作用,引導資金投向國家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凸顯在復雜經濟背景下的保險資產管理業的行業責任與擔當。
劉傳葵表示,2019年期待包括私募基金在內的各類資管主體,加強對保險資金的研究與關注,保險資金也與各類私募基金等資管主體有更多、更務實的合作,共同促進大資管市場的合作與繁榮。
17:20 | 泓博醫藥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大增226% |
17:19 | 新華聯文旅旗下銅官窯國風樂園:以... |
17:17 | 業績承壓不改舜禹股份構筑長期價值... |
17:17 | 君正集團: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比增... |
17:17 | 深城交2024年戰略轉型顯成效 新質... |
17:16 | 惠柏新材2024年營收14.2億元 今年... |
17:15 | 中銀三星人壽2024年凈利潤創新高 ... |
17:13 | 承保機構詳解2025年度“深圳惠民保... |
17:11 | 通義App全面上線千問3 |
17:10 | 靈芝孢子粉構建新增長極 維康藥業... |
17:08 | 麗人麗妝發布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報... |
17:02 | 地素時尚2024年營收22.19億元 第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