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最后一個交易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海通證券協辦的“第二屆新時代資本論壇”在京召開。資本對于高質量多層次服務的需求,也是新時代經濟增長對于金融機構的必然要求,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在峰會上提到了破解這個難題的另一個思路——公募基金助力養老金保值增值的方式。
“21年前,馮小剛電影《甲方乙方》的最后一句臺詞感動了很多人,這句臺詞是‘1997年就要過去了,我很懷念它’,今年,我也想借用這句臺詞來回顧一下2018年基金行業的歷史性事件——養老目標基金元年開啟”。站在公募20年的重要節點上,李一梅談到公募基金行業養老目標基金的推出,信心滿滿。
人口老齡化問題嚴峻 投資養老已經迫在眉睫
我國已經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標準,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達到10%,就意味著進入人口老齡化,而我國在2017年年底的60歲以上人口有2.4億人,占比已有17%。另外,我國正在進入人口老齡化加速階段。
人口老齡化加速引發的社會養老問題隨之浮出水面。根據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發布的統計,2005年,中國每6.1個勞動力供養一位老人,到2025年,這一贍養比會變成2.5:1,而到2050年則是1.6個適齡勞動力贍養一位老人。李一梅講到:“這樣的社會大背景,給我們每個人都提出了一個問題:未來我們如何養老?如何優雅地老去?”
李一梅表示,即便整個社會的養老形勢已經非常不容樂觀,但是很多國人并沒有意識到的進行養老準備的重要性。此前,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的一次國民養老準備調查發現,接近一半的已退休受訪者對自己的養老生活并不滿意,約30%的已退休受訪者認為目前的養老生活和先前的預期完全不符。
養老的嚴峻形勢擺在面前,國民個人養老準備意識和養老金投資意識又欠缺,如何破解養老難題?作為普惠金融的代表和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公募基金給出了解決方案。
李一梅分析稱,相較其他金融主體,公募基金在助力國民養老金積累方面,有以下幾方面優勢:一是,公募基金是目前市場上運作最規范、最透明的產品之一,通過及時的信息披露,投資者能夠對所投產品實現深入了解,讓投資者更安心地購買;二是,養老資金投資一般長達幾十年,提高投資收益的最佳方式,是適當增加股票等權益資產的投資比例;三是,公募基金投資靈活性更高,投資者不僅可以在投資前貨比三家,投資后也可以靈活變更。
公募基金擔當養老金投資管理的主力軍
實際上,成立20年來,公募基金已經成為我國養老金投資管理主力軍,無論是在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還是第二支柱的企業現金、職業年金,還是第三支柱方面,都占據著重要分量。
公募基金經過20年的不斷發展,確實有資本為國民養老難題的解決貢獻專業力量。養老關系國計民生,積極承擔養老責任也是基金公司應盡的社會責任?;鸸緫e極推進養老金和公募的基金的協同發展,具體怎么做?李一梅認為有兩個方面必須要重視:
其一,是要喚醒國民投資養老意識,轉變養老理念,這是非常重要也非常急迫的事情。隨著時代變遷,國人傳統的“養兒防老”理念已經不能適用于當下的社會環境,僅靠“政府養老”很難確保自己能有一個高品質的老年生活,必須要樹立“投資養老”的意識。同時必須意識到,所謂的“投資養老”不是說把養老錢簡單存銀行,或者依靠買房養老,大家必須要一個全面、清晰的養老規劃,特別是養老財務規劃。
其二,要積極倡導、貫徹長期投資理念,避免養老長錢短期化。在堅持養老投資長期投資屬性的前提下,選擇靠譜的產品十分重要。基金業協會公布數據顯示,公募基金20年,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達16.18%,債券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為7.64%。而在產品設計、投研體系、基金銷售、投資管理以及投資者教育等方面,公募基金仍有很長的路在走,公募基金也在不斷努力。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