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未來中醫機器人可能比國藥大師厲害
張斌:從我們企業來講,十九大之后其實戰略跟我們上一個5年的戰略是一致的,就是融合全產業鏈。所以我們更重視,十九大之后,包括習總書記提到的精準扶貧這些方面,我們現在更多的是在上游的積極建設,現在在云南有一些珍稀動物的養殖基地,包括一些道地藥材的種養殖基地。通過在當地進行一片工廠的建立,跟當地的農戶進行緊密的結合。其實更重要的是為工廠在原材料的品質上能夠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我們在東北也是包括鹿茸、人參等等也在布局,實際上整個就是要講綠色,講環保,從上游原材料的品質上,經濟建設上,包括我們在土里面找的所有種植的東西,全部要對它的土壤、農藥殘留都要進行指標的控制,來去檢測農藥殘留,檢測重金屬的控制,來提升我們所有產品的品質,因為這也是我們老百姓的一些需求。
剛剛科大訊飛江總在講人工智能,我們實際上在中醫的人工智能方面也有一些布局。剛才江總說得很正確,其實中醫實際上三千年來,他確實也是大數據,很多的舌診、面診、脈診,實際上都是通過不同的人大數據統計出來的。但是中醫的古籍太多了,學五年中醫的人古籍不一定完全記住,能學一本,把《傷寒論》學懂,都能看幾百種病。但是從《黃帝內經》到我們這3000年下來,中醫的古籍、典籍、文獻,還有包括經方、名方五萬多首,沒有一個人能夠記得住,就是國醫大師也記不住。但是機器人不一樣,機器人通過學習的能力,把所有的文獻通過學習以后,它可以把所有的文獻跟經方進行鏈接,最后能夠通過舌診、脈診和面診這些診斷出來之后,能夠給你把五萬多的經方里面最適合的方子評價出來,所以這個我們也在這方面去做。實際上最終還是要從消費升級來講,就是滿足更多的人對中醫的消費需求。現在國醫大師才60個,現存的活著的只有45個,好醫生太少,需求太大。如果通過機器人能夠解決智能的診斷,它把所有的典籍都學會了,可能比很多國醫大師都厲害。每一個人都有個體差異,所以我認為,未來的中醫機器人跟國醫大師可能是相互促進,相互學習的,不斷的相互影響,往智能化方面發展。其實最終想在下游為我們的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智能化服務,中醫藥的服務。
10:04 | 以AI提效賦能 紅蜻蜓加速智能制造... |
10:01 | 分眾傳媒2024年穩健增長彰顯韌性 ... |
10:00 | 安迪蘇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 |
09:58 | 引導會計師事務所重視審計質量 中... |
09:57 | 光啟技術產能釋放周期開啟 一季度... |
09:56 | 洪通燃氣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大增95... |
09:55 | 天融信推進智算云業務 一體機有望... |
09:55 | 稀土行業景氣度回升 多家公司一季... |
09:46 | 萬里揚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9.15%... |
09:46 | 矽電股份2024年業績保持穩健 擬每1... |
09:45 | 寶馨科技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36億... |
09:44 | ?恒逸石化擬注銷約6370.38萬股回...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