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投服中心消息,為回應投資者關切,投服中心對2011年至2014年、2015年至2017年兩個時段上市公司收購輕資產的重大重組事項進行了梳理,發現此類輕資產公司普遍估值畸高,業績斷層嚴重。特別是2015年至2017年,輕資產收購事項可能對投資者造成更大損害。投服中心將對此開展專項行權行動。
呈現“三高”特征
輕資產公司是指廠房、生產設備等有形資產占比較少,凈資產規模較小,而在技術創新、品牌建設、渠道經營等方面投入相對較多的公司,涉及影視、游戲、營銷、教育、互聯網服務、信息技術咨詢、應用軟件、貿易、投資等行業。上市公司收購這些公司呈現典型的高估值、高承諾、高現金支付的“三高”特征,承諾期滿后業績斷層嚴重。
經梳理,2011年至2014年,43家公司并購了73個輕資產標的(包括10例重組上市),估值增值率平均為875.53%;業績承諾線性高增長,線性增長率平均為23.44%;41個輕資產標的涉及現金支付,現金支付額覆蓋承諾業績額的比例平均為107.09%,即現金支付額平均可以覆蓋承諾業績。
業績斷層是指承諾期滿后的次年業績大幅下降。其中,下降50%以上為業績嚴重斷層、下降30%-50%為斷層、下降0-30%為業績下滑。上市公司2011年至2014年收購的輕資產標的大多于2016年業績承諾期滿。在披露承諾期后業績的48項輕資產標的中,17項嚴重斷層、11項斷層、6項業績下滑,剩余的14項承諾期后第一年凈利潤沒有下降。
為獲得較高對價,輕資產標的被收購前的1-2年普遍“沖業績”,并以此高線性增長率確定估值,導致上市公司支付的對價遠大于其凈資產價值。這些高估值標的置入上市公司后,有的無法完成業績承諾,觸發承諾補償條款;有的在勉強完成業績承諾后,次年即發生業績斷層。
同時,上市公司為畸高估值部分多支付了現金,直接損害了原有股東權益;發行股份支付時,為畸高估值多發行的股份,稀釋了上市公司原有股東的權益。
據投服中心指出,在不同的收購關系下,對投資者權益損害路徑又不相同。
非同一控制下收購時,收購對價高于取得的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確定為商譽,此時損害是隱性的。當輕資產公司持續為上市公司創造預期收益時,這部分商譽物有所值;否則,商譽只能導致資產虛化,且估值越高,對凈資產的稀釋越厲害,給上市公司及投資者造成的隱性損害越大。如涉及發行股份支付收購對價,則直接稀釋了原有股東的持股比例。如承諾期滿后出現業績斷層,商譽部分按會計準則應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造成隱性損害顯性化,直接減少上市公司凈資產;同時,直接沖減上市公司當期凈利潤。
同一控制下收購時,收購對價高于輕資產公司凈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直接沖減資本公積,減少上市公司所有者權益。如涉及發行股份支付收購對價,實際是向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發行股份,直接增加了控股股東的持股比例,而縮減了原其他股東的持股比例。輕資產標的公司發生業績斷層時,高估值部分因沖減資本公積導致降低的所有者權益,無法依靠持續盈利補回。同時,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利用無效資產從原有其他股東手中攫取了上市公司股權。這種關聯交易構成侵吞上市公司資產,涉嫌利益輸送。
收購輕資產公司構成重組上市時,要區分原上市公司留存的資產是否構成業務。如果構成業務,此時重組上市會產生商譽,影響與非同一控制下收購相同;如果不構成業務,重組上市的會計處理與同一控制下收購類似,估值溢價沖減資本公積。
將開展集中行權
據投服中心統計,2015年至2017年,146件輕資產重大重組事項(包括4例重組上市)涉及124家上市公司、206個輕資產標的。此時,A股市場輕資產收購數量維持較高水平。與2011年至2014年的輕資產收購事項相比,估值增值率更高,由875.53%提高為1829.59%;業績承諾增長率更高,由23.44%提高為28.84%;現金支付比例高,現金支付額覆蓋承諾業績額的比例平均值為144.68%。按照2011年至2014年收購輕資產公司的業績斷層比例58.34%推算,2015年至2017年收購的輕資產標的中大約100多個將發生業績斷層,且集中發生在2018年至2020年。
投服中心表示,將開展集中行權。一是在中國投資者網公示2011年至2014年輕資產收購中發生業績斷層的名單,并以典型案例形式分析對投資者權益的損害情況;二是在中國投資者網上逐項公示2015年至2017年輕資產收購事項的估值增值率、業績承諾增長率、業績完成率、股權稀釋比例、每股凈資產變動等指標,并跟蹤其后續業績承諾兌現及承諾期后業績斷層情況;三是以網上行權和發送股東建議函的方式,對收購輕資產后發生業績斷層的上市公司獨立董事進行公開問責;四是披露相關評估機構,并標明其評估事項;五是給未披露承諾期后輕資產標的公司業績的上市公司發送股東建議函,督促其進行披露。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