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落地。新規影響廣泛,涉及銀行、信托、證券、基金、期貨等多類機構近百萬億元資金,更關乎老百姓的"錢袋子"。資管新規遵循堅持嚴控風險的底線思維,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目標,堅持宏觀審慎管理與微觀審慎監管相結合、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相結合的監管理念,堅持有的放矢的問題導向和堅持積極穩妥審慎推進五大原則,重點針對資產管理業務的多層嵌套、杠桿不清、套利嚴重、投機頻繁等問題,設定統一的標準規制。高達百萬億元規模的中國資管市場,終于步入統一監管時代。
2018年4月27日,在《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發布將近半年之際,資管新規正式落地。相比《征求意見》,正式發布的資管新規在過渡期、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凈值化管理等方面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對于銀行、保險、公募證券投資基金以及信托等資管機構來講,如何在"準資管新規"時代迅速適應更統一的監管標準和新的監管要求,是下一階段奪取資管"高地"的重中之重?!?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zhgaoxingwang.com/finance/hangyedongtai/2018-05-02/A1525193384536.html">[詳細]
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意見》明確,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應當具備以下特征:等分化、可交易、信息披露充分、集中登記、獨立托管、公允定價、流動性機制完善、在經國務院同意設立的交易市場上交易等。具體認定規則由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另行制定。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之外的債權類資產均為非標。……[詳細]
陳赤認為,當務之急是,信托機構要運用好過渡期的安排,化壓力為動力,盡快改善資產質量、優化產品設計、升級產品模式。一是加快風險項目的處置,力爭在過渡期內消化歷史包袱,從而輕裝上陣,迎接新的挑戰。二是走基金化的道路,避免單一項目帶來的過度集中風險。三是在處理風險項目時,探索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嘗試不全額兌付預期收益、僅兌付本金不兌付預期收益以及不全額兌付本金等技術路線,逐步打破發生風險時本息全部剛性兌付的陳規。……[詳細]
對公募證券投資基金來講,股票型、債券型、貨幣型產品投資范圍與比例、投資品種與風險特征明確的基金均不存在問題,但是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尤其是對不同類型投資比例在"0-95%"的靈活配置型基金來說,需要進一步規范。胡立峰進一步表示,按照基金一季報所披露的投資組合數據,擁有數據統計的2232只混合型基金中,有1174只混合基金需要整改,占比超過半數。其中,有852只混合基金需要把股票倉位比例下降到80%以下,另外322只混合基金需要把債券倉位下降到80%以下?!?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zhgaoxingwang.com/fund/jijindongtai/2018-05-02/A1525193179552.html">[詳細]
業內人士表示,資管新規對整個資產管理行業的格局、未來盈利模式將產生深遠影響。在資管新規公平準入的原則下,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券商的主要優勢在于產品多樣化、投資能力較強。對券商未來的轉型方向,增強主動管理能力是關鍵,ABS、獲取公募牌照將是發力點。……[詳細]
2018年4月27日,"一行兩會一局"聯合發布《資管新規》,15萬億元險資管理也將直面新資管時代。從對保險業的影響來看,券商研究員及保險資管人士認為,在投資端,雖然《資管新規》降低了保險資產管理產品投資門檻,但整體上對投資端影響有限;在產品端,《資管新規》推動了保險產品定價利率市場化,對于占比較高的儲蓄型保險產品(即年金保險),定價利率的設定對于這類產品的價格影響大。[詳細]
本期責編:張明富 才山丹 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 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 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