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在穩定增長、增加就業、推動創新、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對于民營企業來說,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始終是其發展過程中需要面臨的最大難題。10月份以來,中央及部委密集表態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并出臺一系列措施緩解民企流動性問題。如財政部表示,在全面落實已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的同時,抓緊研究更大規模的減稅、更加明顯的降費措施。再比如央行決定,引導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穩定和促進民營企業債券融資等等。那么,政策的密集出臺將會帶來怎樣的效果,未來資本市場能從哪些方面提供助力,讓我們繼續往下看。
高層密集表態馳援民企 多舉措改善流動性
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由央行運用再貸款提供部分初始資金,由專業機構進行市場化運作,通過出售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擔保增信等多種方式,重點支持暫時遇到困難,但有市場、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同時,央行積極支持商業銀行……[詳細]
10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指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發揮債券、信貸、股權等……[詳細]
10月24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副行長潘功勝到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中債增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就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等問題進行調研,并召開座談會……[詳細]
人民銀行行長易綱19日接受采訪時指出,近期一些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支持當地企業流動性的政策,對此人民銀行積極鼓勵,人民銀行也正研究繼續出臺有針對性的措施,緩解企業融資困難問題。這些措施包括,推動實施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計劃,通過信用風險緩釋為部分發債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提……[詳細]
習近平主持召開十九屆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強調:
引導國有軍工企業有序開放 提高民企參與競爭比例
據新華社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主任習近平10月15日主持召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強軍民融合發展法治建設的意見》。習近平強調,強化責任擔當,狠抓貫徹落實,提高法治化水平,深化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協同創新,加快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副主任王滬寧、韓正出席會議。
會議認為,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問題導向,強化頂層設計,全面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實踐……[詳細]
"作為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民營企業創造了中國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稅收以及80%以上的就業,可以說,其對于中國經濟的發展無疑具有重要貢獻。然而近年來,受市場營商環境不完善、發展模式粗放和流動性困境等因素影響,如何重新激發民營企業活力顯得至關重要。"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基于這樣的背景,近期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政府,正多措并舉為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創造更優的發展環境,其中包括減稅降費政策以及一系列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等措施。
如10月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進一步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落實,決定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以市場化方式幫助緩解企業融資難……[詳細]
寬信用配合減稅 實質性助力民企脫困
當前部分民營企業融資困局客觀存在,央行日前表示引導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穩定和促進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專家表示,若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順利實施,可緩解民營企業信用約束,利好信用擴張。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是貨幣政策微調的一種延續,并非"大水漫灌",貨幣政策穩健中性基調未變……[詳細]
目前,深圳市、北京市、江門市等多地出臺政策,為上市公司尤其是民營企業提供流動性支持。專家預計資金有望達數千億元。
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唐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各地對上市公司的支持主要是以扶持龍頭企業、"權重"企業為優先,這意味著,各行業的龍頭民營企業也將最先得到國資體系和金融系統的支持。江門市科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日前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萬國江與江門市金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署了《支持扶助意向書》,江門金控將以雙方約定的方式向萬國江提供流動性支持……[詳細]
近日,中央及部委紛紛表態力挺民營經濟,啟動了對民營企業的全方位增援,業內預計,下一步實施大力度減稅降費政策是重要抓手,其中增值稅稅率三檔并兩檔將在四季度有所推進。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要繼續給企業減稅;隨后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并抓緊研究提出繼續降低企業稅負和降低社保費率的具體辦法;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我們正在抓緊研究更大規模的減稅、更加明顯的降費措施,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激發市場活力……[詳細]
近期,一系列針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政策密集出臺,顯示"寬信用"政策正在加碼。
10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定調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以市場化方式幫助緩解企業融資難;當晚央行公告稱,再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1500億元支持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引導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同時,化解民營企業股權質押風險的舉措也在加快推出,如中國證券業協會牽頭設立千億資管計劃,銀保監會允許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等。這一切展示出監管層對于民企融資困境的高度關注。
今年以來,在經濟增速有下行壓力、金融去杠桿的背景下,企業融資環境收緊,信用違約風險上升,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現象突出。盡管寬松貨幣調控和積極財政調控不斷加碼……[詳細]
資本市場提供多樣化融資渠道 助力企業發展騰飛
民營經濟大省浙江開始實施"風險共濟"模式。10月26日,浙江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簡稱"浙資運營")與農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有限合伙基金協議》,擬共同設立"浙江省新興動力基金"……[詳細]
《證券日報》記者22日從中國證券業協會獲悉,日前,證券業協會組織部分證券公司共商市場化方式化解股權質押風險,提升股權質押融資業務風險管理水平,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方法和途徑,初步形成證券行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意向性方案。
據了解,證券行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遵照統一組織、分散決策原則設立,首次由11家證券公司達成意向出資210億元設立母資管計劃,作為引導資金支持各家證券公司分別設立若干子資管計劃,吸引銀行、保險、國有企業和政府平臺等資金投資……[詳細]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以市場化方式幫助緩解企業融資難。上海財經大學量化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曹嘯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資本市場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最重要的是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渠道。資本市場并不僅僅局限于股票市場,而是包含了企業債券、融資票據等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在我國國有經濟相對發達、國有企業具有國家信用背書的現實條件下,民營企業天然受到更高的融資約束,那么,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詳細]
深圳數百億資金為股權質押"拆雷"
還有這些地方國資也是大手筆接盤上市民企股權已50家
上證指數來到2600點關口,上市公司股價"閃崩"頻現,而股權質押平倉危機更是再度來襲。為化解股權質押這一流動性風險,各地政府也在積極安排資金,降低A股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改善上市公司流動性。最典型的是,深圳日前已設立了專項工作小組,安排數百億的專項資金,負責統籌協調化解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股票質押風險事宜。
今年來,國資接盤民企的案例明顯增多。其中,10月初,福建省國資委對合力泰預計32億元大手筆收購格外引人注意,特別是價格方面,相較于停牌前的5.61元收盤價,收購溢價約22%。必康股份也是一則突出案例,延安國資旗下的鼎源投資有意受讓新沂必康超50%股權,若上述交易最終完成,延安市政府將成為必康股份的實際控制人,延安也由此實現上市公司"零"的歷史性突破……[詳細]
深化債市功能 多角度護航資金民企融資
10月26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別發行了1只紓困專項債,助力上市公司化解股權質押風險。此外,中證協近日推動11家證券公司設立的證券行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已取得實質進展并進入實操階段。中證協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證券公司積極貫徹落……[詳細]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好防范化解風險攻堅戰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夯實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上交所在中國證監會的統一領導下,積極推進交易所債券市場改革創新……[詳細]
10月24日,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投控)2018年紓困專項債券發行公告在深交所官網披露,將于10月26日簿記發行10億元。這是深交所認真貫徹落實劉鶴副總理關于股市健康發展工作要求的具體措施,也是深交所首單紓困專項公司債券。據介紹,根據深……[詳細]
對于A股市場而言,金融機構身份非常特殊,其既是"位高權重"的大藍籌,又是市場流動性(穿透后)的重要來源。因此,金融機構的一舉一動不僅關系到上市公司利潤總表的數字變化,也關系到市場估值的律動。近期,金融機構更是勇擔重任,為"穩市場"貢獻力量……[詳細]
上周,中債增進創設"18榮盛SCP005信用風險緩釋憑證",并聯合杭州銀行、寧波銀行分別創設"18紅獅SCP006"、"18富邦PPN003"緩釋憑證。這也是交易商協會2016年發布修訂后的《銀行間市場信用風險緩釋工具試點業務規則》以來,首批掛鉤民企債券的信用風險緩釋憑證(CRMW)。
中債增進投資業務部總經理丁家烜介紹,中債增進在一級市場上出售民營企業信用風險緩釋工具,釋放了明確的政府支持信號,修復民企的正常融資渠道。為保證實施效果,中債增進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開展工作,遵循"階段性幫扶"的理念,有的放矢,限期有序退出,對暫時遇到困難,但有市場、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精準支持,不搞大水漫灌,并嚴防道德風險,促進民企經營實質性改善。
多位參與緩釋憑證發行的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在民企債券發行的同時……[詳細]
國常會決定進一步實施支持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舉措后,央行發布落實政策通知表示,在原有基礎上,再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1500億元;同時,央行引導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該工具央行運用再貸款提供部分初始資金,由專業機構進行市場化運作,通過出售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擔保增信等多種方式,重點支持暫遇困難的優質民企債券融資。
談及央行政策中提及的"通過擔保增信等多種方式,重點支持暫遇困難的優質民企債券融資",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這是央行政策中的創新。他說,小微企業、民營企業面臨的實際經營風險高于國企。金融機構在為它們提供融資支持時,必須考慮這層風險。這也就客觀上造成了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如果能夠建立風險分擔機制,使得公共資金分擔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發債或貸款融資時蘊含的風險,這會減輕提供融資的機構的負擔,提升其為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提供融資的性價比……[詳細]
多方建言 獻策民企融資難
今年以來,受宏觀經濟增速下行、信用緊縮以及A股市場波動加劇等因素影響,民營上市公司轉讓控股權事件此起彼伏。雖然迄今為止,已有包括深圳、山東、福建等省市國資機構或企業接手民營上市公司股權,為其提供流動性支持,但對民營企業發展來說,如何從根本上緩解流動性困境顯然更為重要……[詳細]
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已有十余個省市的國資,下場接手民營上市公司股權。于是,市場上出現了一種"國資'抄底'民企"的聲音。
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國資出手,更多的是一種危機應對措施,主要還是對民營企業提供流動性支持,緩解他們的流動性壓力。
其實,對于國資馳援民企,在10月15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已經作出說明:有媒體反映國資"抄底"收購民資上市公司,這只是在當前環境下國企和民企的一種正常的市場化行為,是國企和民企互惠共贏的一種市場選擇,不存在誰進誰退的問題,更不涉及意識形態……[詳細]
10月22日是民營企業歡欣鼓舞的一天:白天,李克強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指示要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傍晚,央行迅速宣布了兩條措施,證券業協會推動設立證券行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再加上此前各地政府針對民營企業融資困境出臺的措施,一場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的攻堅戰已經打響。牛兄弟據此認為,所謂"誰進誰退"的偽命題不攻自破,大家應該多下功夫解決實際問題了……[詳細]
民營企業是中國經濟的發動機,在政策層面,一方面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另一方面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是當前形勢下中國人民銀行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具體政策舉措。
近期,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等因素影響,部分民營企業出現經營和融資困難,民營企業債務違約也有所增加,部分市場主體對民營企業風險規避情緒較重,對民企融資存在非理性行為。而且,在經濟去杠桿的大背景下,過去部分依賴"影子銀行"融資的民營企業,必然面臨表外融資轉表內融資的陣痛。央行有必要采取精準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債券市場具有公開、透明、預期引導性強的特點,以債券市場作為關鍵突破口,由央行運用再貸款提供部分初始資金,通過出售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擔保增信等多種市場化方式,支持民營企業發債融資,可以釋放積極信號……[詳細]
本期編輯:李正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