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毛藝融
4月12日,《國務院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即新“國九條”)出臺滿一年。
一年來,圍繞發行、上市、現金分紅、信息披露、并購重組、退市、減持、中長期資金入市、程序化交易等方面,證監會會同各相關方面推出50多項制度規則,完善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不斷完善,市場生態逐步優化,機構投資者隊伍持續壯大,內在穩定性增強。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下一步,資本市場改革重點是從投融資兩端同步發力,優化市場結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融資端需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為各類企業提供更加多元化和精準的金融服務;投資端重點在于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推動金融產品創新,引導長期資金入市,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
支持科技創新力度不斷增強
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
自新“國九條”實施以來,中國證監會圍繞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構建了多層次的政策支持體系,資本市場在制度包容性、資源配置效率和服務鏈條完整性上實現突破。
一年來,資本市場對科創企業支持力度不斷增強。圍繞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證監會先后發布《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關于深化科創板改革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關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以及《關于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不斷提升資本市場的“科技含量”。
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4月11日,新“國九條”發布以來A股新增上市公司數量達97家,募資規模合計601.94億元。其中,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75家,占比77.32%;合計募資413.36億元,占比68.67%。目前,A股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數量占比過半,先進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領域涌現出一批龍頭領軍企業。
并購重組活躍度顯著提升,成為上市公司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主渠道,一些優質科技企業借道并購重組登陸資本市場。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按首次披露日計算,去年4月12日至今年4月11日期間,A股新增164單重大資產重組案例,主要分布在電子(尤其是半導體)、機械設備、汽車等板塊。
“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質效持續提升。”田軒表示,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等板塊錯位發展,為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型企業提供合適的融資平臺。與此同時,市場基礎制度改革持續推進,配套機制不斷完善,形成了更加高效、協調的市場生態,有效激發了科技創新活力。
3月6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將用好用足現有制度,積極研究、不斷完善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和產品服務體系,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田軒建議,未來可進一步健全差異化上市條件,優化發行上市審核流程,吸引優質科技企業上市;構建適配科技企業特征的債券融資工具體系,形成債券市場的立體化融資渠道;構建適配科技企業生命周期的監管框架,完善科技金融法律法規體系,形成穩固的“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體系。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需要進一步增強制度適應性,支持未盈利科技企業上市,優化新股發行承銷機制,擴大試點范圍,完善科技型企業信息披露規則,提升并購重組估值與支付工具靈活性,進一步暢通創新資本循環。
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
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
中長期資金是資本市場重要的專業投資力量,也是維護市場平穩健康運行的“壓艙石”“穩定器”。去年9月份以來,證監會會同相關方面出臺了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推動構建“長錢長投”的制度環境。
中國人民銀行創設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截至目前,中國人民銀行開展兩批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操作,金額超過1000億元,超400家上市公司公開披露股票回購增持貸款信息,貸款額度上限超900億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啟動了第二批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入市“長錢”增多。
各方合力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1日,全市場ETF規模達到3.9萬億元。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持續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引導上市公司強化投資者回報,增強投資者吸引力。2024年上市公司分紅2.4萬億元、回購近1500億元。此外,監管部門著力健全程序化交易監管制度,依法全面暫停轉融券,嚴懲違規減持,加強交易監管,增強投資者信心。
“監管部門推出的一系列措施相輔相成,為中長期資金入市并持續發揮作用創造了更加安全、高效、透明的環境。”田軒表示,未來,隨著更多配套政策的落地,中國資本市場的穩定機制將更加完善,從而更好地助力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
4月份以來,在外部環境日益復雜的背景下,央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央匯金公司”)、上市公司等各方行動起來,釋放積極信號。
“過去一年我國不斷加強資本市場戰略性力量儲備,中央匯金公司作為中國版平準基金在維護市場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有限公司政策研究室主任、首席研究員龔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接下來要進一步加大中央匯金公司的投資規模。
完善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機制是夯實市場高質量發展基礎的關鍵舉措。章俊表示,當前政策組合拳的推出,體現了監管層從流動性支持、投資者結構優化、交易行為規范等多維度構建系統性穩定框架的戰略思路。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
龔芳表示,要切實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堵點,發展壯大被動投資,推動居民中長期儲蓄向長期股權投資轉變。此外,還要發揮上市公司、中介機構、投資者及交易所等市場各方合力,形成“上市公司質量穩步提升、投資者中長期收益穩步增長、中長期資金持續流入”的良性循環。
章俊建議,深化投資端改革,推動養老金、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擴大權益投資范圍,降低公募基金費率,建立長周期考核機制,強化市場穩定性。
嚴打各類違法行為
強化投資者保護
一年來,針對投資者深惡痛絕的財務造假、欺詐發行、操縱市場和內幕交易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證監會堅持重拳出擊。
去年7月份,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綜合懲防工作的意見》,推動構建財務造假綜合懲防機制;證監會會同相關方面集中開展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專項行動,加大重大典型案件查處力度。據證監會數據,2024年辦理各類案件739件,作出行政處罰決定592項;罰沒款金額153.42億元,為2023年的2.4倍;向公安機關移送案件和通報線索178件。
此外,監管部門更加突出依法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特別代表人訴訟數量增多。去年年底,證監會會同相關方面平穩推進金通靈、美尚生態2起特別代表人訴訟案件。
受訪人士認為,下一步投資者保護的重點主要是加強法律法規和制度保障、完善特別代表人訴訟制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等。
章俊建議,深化賠償救濟機制創新,特別代表人訴訟、先行賠付等工具將擴大適用,通過“示范判決+專業調解”提升維權效率。可以預見,在“強本強基”導向下,投資者保護將深度融入資本市場改革,通過法治化、市場化手段實現風險防控與高質量發展的動態平衡。
在田軒看來,下一步投資者保護的重點有多方面:一是完善包括證券法、公司法、合同法等在內的法律體系,提升法律適用性和操作性;二是加大監管力度,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并壓實金融機構的責任,從源頭上規范市場參與主體的行為;三是進一步拓展特別代表人訴訟范圍,簡化訴訟流程,降低維權成本;四是持續嚴厲打擊各類市場違規行為,加強“行刑”銜接,形成有效震懾。
11:34 | 蘇州澹益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 |
11:33 | 宇樹科技申請注冊KungFBot商標 |
11:33 | 蘇州振馳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成立 |
11:33 | 湘陰中聯重科材料智能裝備有限公司... |
11:32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增... |
11:32 | 貴州聚合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成立 |
11:31 | 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南大學... |
11:29 | 概倫電子擬并購兩家科創標的 構建... |
11:27 | 金瑞礦業2024年凈利潤大增357% 擬1... |
11:26 | 派能科技2024年研發投入3.45億元 ... |
11:24 | 國機精工202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8.11... |
11:23 | 助力外貿產品拓內銷 多家零售企業...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