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農業銀行提供的智慧政務服務,您了解多少?
為深入貫徹中央關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要求,助力數字政府和智慧社會建設,農業銀行發揮金融資源、科技等優勢,構建“五大融合”的智慧政務服務新模式。
所謂“五大融合”,包括“政務+技術”“政務服務+金融服務”“政務服務+政務管理”融合,政務服務、金融服務與客戶生產生活場景融合,以及社會建信、用信和征信體系融合等。
農業銀行打造的智慧政務服務模式覆蓋G端、B端、C端等全場景生態,旨在助力解決政府治理難點、社會堵點和民生痛點,為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公眾滿意度、引領數字經濟發展賦能。
示范引領 率先對接國家政務服務平臺
2019年初,農業銀行率先對接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在平臺“數字家園”專欄提供個人銀行卡列表查詢、網點預約、生活繳費等便民服務,適用于出入境和公積金管理場景的“個人存款證明”等線上化、場景化產品,“企業在線開戶預填”“納稅e貸”測額等普惠金融服務。
疫情防控期間,農業銀行率先對接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政策通”欄目,實時推送服務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和服務“三農”相關政策,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農業銀行通過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合作,探索打造銀行賦能政務服務的樣本,為全行服務地方政府政務提供示范,樹立一批以雙向嵌入模式為標桿的應用場景。
服務賦能 做數字政府建設的合作伙伴
在智慧政務建構實踐中,農業銀行打造“嵌入、共建、統建”三種模式和國家、省、市、縣四級樣本,形成“金融服務+行業應用”“線上融合+線下延伸”綜合解決方案。
目前,農業銀行已簽署近80份智慧政務合作協議,對接近30個省級、50多個地市級、近百個區縣級政務服務平臺;開放14個地區近900個網點,實現政務服務可預約、可查詢、可辦理;全面參與北京、上海、湖南、四川、廣東等地的政務數據合作實踐。
創新賦能 為智能社會建設注入新動能
農業銀行持續打造開放銀行體系,提升“平臺化、插件式、快捷化”輸出產品及服務的能力;
持續創新適用于政務場景的平臺服務,創新賬戶、支付結算、繳費、融資、證明、查詢等各類金融產品;
推出智慧財政、智慧社保、智慧政法、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行業應用和解決方案,賦能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
持續創新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基礎技術,致力于為各級政府、各部委辦局、各領域的創新賦能。
業態賦能 助力培育數字經濟發展新業態
農業銀行聚焦數字經濟發展,參與政務數據開放、利用政府推廣項目等,緊跟數據要素市場化進程,啟動“新基建”背景下服務G端的實踐探索,通過發布指導意見、打造示范樣本,引導全行實踐“業務數據化-數據資產化-資產價值化”演變路徑,實現與政府培育數字經濟同頻推進,為發展新業態賦能。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