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衍水
金秋十月,福建安溪鐵觀音迎來秋茶采收的黃金時節。“沒想到衛星不僅可以監測我們茶園的生長情況,還能為我們送來貸款。”福建省安溪劉金龍茶業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劉金龍高興地告訴《農村金融時報》記者。原來興業銀行泉州分行今年通過衛星遙感應用系統為該公司發放了240萬元貸款。如今,興業銀行衛星遙感系統從福建安溪起步,開枝散葉,落地中原糧倉河南,成為精準授信的“千里眼”。
近年來,興業銀行充分發揮自身金融科技優勢,加快數字化轉型,以數字技術推動金融服務向鄉村下沉、向農民延伸,灌溉鄉村幸福生活,助農民生活越來越美好。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末,該行涉農貸款余額超6200億元,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超500億元。
探索“科特派+金融”新路徑
“興業銀行‘科特派金融服務專案’,手續簡單、利率優惠、無需提供擔保,非常適合像我們這樣的農業企業,切實解決了我們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尤溪縣久泰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陳顯果在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該公司主營水果種植,運營福建尤溪久泰小鎮生態旅游農業體驗園,總占地面積10300畝。林靜是福建省級科技特派員,負責指導該公司種植技術提升,在工作中了解到企業由于擴大規模而面臨經營資金短缺,將企業推薦給興業銀行。該行立即為其制定金融服務方案并開通綠色通道,發放貸款300萬元。
興業銀行積極探索“科特派+金融”鄉村振興新路徑,在福建省重要金融基礎設施“金服云”線上平臺開設“科技特派員金融服務專區”,創設“科特派”金融服務專案,為科技特派員開辦、領辦、服務的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然人等提供300萬元以內的線上信用貸款。今年以來,“科特派”金融服務專案投放金額已超9億元。
“萬物互聯”破解畜牧業融資難題
如何破解畜牧業融資難題?興業銀行創新推出生物資產抵押融資業務,建設了“生物資產數字化監管平臺”。該平臺利用“物聯網+AI技術”,通過安裝在生物活體上的智能耳標等物聯網設備、養殖場內攝像頭輔以AI圖像識別,實現7×24小時無人值守智能監管,實現生物活體遠程資產監管、在線盤點、異常預警功能。
福建銀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即是興業銀行“生物資產數字化監管平臺”的受益者,該公司主營種豬的養殖、銷售。今年公司規模擴張自有流動資金不足,企業主十分發愁。了解到企業困難后,興業銀行為企業量身定制了“活體種豬抵押+數字化生物資產監管”金融服務方案,順利為企業發放貸款500萬元。
目前興業銀行青島、武漢、南平、昆明、天津、太原、三明等多家分行落地多筆生物資產抵押業務,投放生物資產抵押業務近6億元。
“智慧農批”暢通城鄉經濟循環
農產品批發市場一頭連著市民,一頭連著農民,是農產品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金融作為經濟流通體系的“潤滑劑”,無論是打通農產品流通“大動脈”,還是暢通農產品流通“微循環”,都大有可為。
興業銀行全面加快數字化轉型,深入連接農批市場場景,同時配套理財、結算、代發工資等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將智慧農批市場作為發力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陣地。
天津市紅旗農貿綜合批發市場有限公司是天津本地大型農業綜合批發市場,年均農產品交易規模保持在300億元以上,市場內常年經營的商戶在3500戶以上。去年8月份,興業銀行結合市場管理個性化需求,為紅旗農貿市場免費上線了“智慧農批”市場管理系統。
據介紹,該系統在資源管理、資產租賃、收費管理、商鋪管理、質檢溯源等方面,為市場管理方提供一系列系統支持與線上解決方案,助力傳統大型農批市場向智慧農批市場的數字化轉型。
與此同時,興業銀行通過引入農批市場商戶的經營數據,打造了符合商戶特色的差異化線上審批模型,為商戶創設全新線上融資產品——“興速貸(農批農貿專屬)”。該產品深度聚焦規模化農批市場,為市場內從事批發經營的優質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信貸支持,是一款純信用類線上貸款產品,具有隨借隨還、按需提款的便捷性。
截至8月末,興業銀行已為農批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貸款余額近50億元,為農批市場內商戶提供貸款余額超25億元,并為18家市場上線智慧農批系統。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