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沛原
秋日的懷柔,晌午依舊“熱烈”。在圣泉果園內,陽光透過枝葉輕撫而過,灑在正熟練地采摘蘋果的工作人員臉上。
“我就是本地村民,常年在果園打工,一般這里的蘋果采摘期從9月中下旬可以一直持續到11月底。”園內工作人員臉頰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對前來采訪的《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說,守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而且收入可觀,很幸福。
村民們口中的果園,位于北京市懷柔區橋梓鎮口頭村,隸屬于北京三山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立15年來,有效帶動了周邊村民致富增收。
北京三山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總經理單一桐向記者介紹,果園占地120畝,年產量可達14萬斤至15萬斤,而且不同于傳統果園的株行距,蘋果園采取矮化密植的高效種植技術,單位面積產量更高。
“目前來看,人工成本是最大支出。”在面對如何解決經營壓力的問題時,單一桐進一步表示,由于每年都要請工人來進行春剪和夏剪,到采摘期,更是要付一大筆采摘工錢,這些都是資金壓力較大的時候。
“北京農商銀行懷柔支行工作人員通過開展實地調研,了解蘋果樹種植情況及實際困難,并擬定融資支持方案,為我們解決了資金周轉的難題。”單一桐補充道。
記者從北京農商銀行了解到,目前,該行聚焦農業生產主體需求,創新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惠農快貸等支農特色貸款,累計為200余個合作社、家庭農場提供超7億元授信支持,全面滿足農業生產各類主體的金融需求。
從位于北房鎮的豐收節現場出發,沿路前行,經一個多小時車程,一片稻田畫進入了記者的視線。這里便是“北京最北稻田”所在地——寶山鎮。
寶山鎮地處懷柔區西北部深山區,是典型的京郊農業大鎮,鎮級發揮獨特的高山冷涼氣候和三河交匯的生態優勢,大力發展兼具經濟價值和景觀價值的五彩旱稻特色產業,打造“寶山味道”區域品牌,實現保障糧食安全、形成區域特色主導產業、促進農旅融合發展、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等一舉多得。
北京懷柔寶山天河川種植中心企業法人孫國民告訴記者:“長期以來,寶山鎮內主要種植管護成本低的玉米、雜糧等,價格低、銷路不暢,農民種植積極性低,且村莊空心化、老齡化嚴重,土地無人耕種問題日益凸顯。為破解這一難題,鎮級成立集體所有制企業天河川種植中心,統一流轉農戶土地2000畝發展五彩旱稻,將農民變為產業工人,走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管理道路。”
不僅如此,從運行機制上,以種植中心經營為過渡階段,經過幾年探索,當農民掌握種植技術、市場成熟后,種植中心將轉為服務主體負責統一生產資料、統一技術服務、統一質量管理、統一品牌銷售。
“今年年初,我們貸款了200萬元,主要用于前期購買種子、農藥化肥、支持機械費等。在我們打過交道的銀行中,這是合作最愉快的一家!他們服務好、放貸快,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對我們經營和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談及北京農商銀行懷柔支行給予的貸款支持和金融服務,孫國民侃侃而談。
據北京農商銀行懷柔支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支行以遍布懷柔區14個鄉鎮、2個街道的27家營業網點及數百名一線金融服務人員為觸角,不斷拓展金融支農的廣度和深度,持續向懷柔區鄉村振興領域注入優質金融資源,將“助農、興農、富農”的特色農貸產品送到企業手中、百姓家中。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