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上海訊(見習記者楊怡明)在金融與科技加速融合過程中,數據被視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各方對數據的重視程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為金融科技應用的先行者,交通銀行也在積極行動。
近日,在由上海金融科技產業聯盟(下稱“聯盟”)主辦的“第三屆上海金融科技國際論壇暨首屆長三角金融科技大會”開幕式上,聯盟聯席理事長單位交通銀行牽頭成立了聯盟第一個專業委員會“數據產業化專委會”,并發布了《隱私計算金融應用藍皮書》(下稱《藍皮書》)。
央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劉興亞,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葛平,上海國際集團總裁劉信義,交通銀行副行長錢斌,復旦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人禾,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涂曉軍為數據產業化專委會成立揭牌。
推動數據產業合規安全發展
履行國有大行責任擔當
隨著數字經濟成為國家戰略,數據運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堅持“科技向善、數據平權”的價值理念,真正發揮數據要素價值,已成為金融科技發展的當務之急。在此背景下,數據產業化專委會的成立恰逢其時。
作為唯一總部在滬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同時作為上海金融科技產業聯盟的聯席理事長單位,交通銀行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的戰略決策部署,制定了全面積極的數字化轉型戰略,并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堅持數據驅動發展。
數據產業化專委會旨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適合不同規模、不同業務類型的創新應用方案,為金融數字化提供技術、應用、標準、法律法規等各方面支撐,全面提升金融行業數據要素應用水平,保障數據產業化安全、健康發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專委會的成立,將有力促進金融行業數據要素應用,促進跨行業數據融合創新,對于加強敏感數據的隱私保護、推動數據產業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將成為聯盟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堅持數據驅動
踐行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戰略
實際上,在牽頭成立數據產業化專委會之前,交通銀行在數據運用方面就已經做出諸多探索,為同業發展提供了參考樣本。一方面,面向內部經營,交行堅持數據驅動發展,推進數據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管理。推進業務數據化,通過全量采集、智能處理、規范定義,將業務數據轉化成可以被記錄、存儲、追蹤和使用的數據資產;統一數據標準與數據模型,促進“書同文、行同倫、車同軌”,做強企業級數據治理;推動數據業務化,用數字化思維創新產品設計、重構業務流程,構建覆蓋前中后臺的數據驅動業務發展模式等。
另一方面,面向外部合作,交行積極參與并服務國家級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建立銀行業數據與外部公共數據、行業數據的交換機制、融合機制、信息安全保護機制。運用隱私計算技術,促使數據可交換、可流通,逐步建立“數據不出行、信息可共享”場景生態,真正發揮數據要素價值作用。
目前,交行正積極推動和長三角區域大數據局合作專項工作,有近40家省直分行及轄行與當地大數據局建立了合作關系,與3家政務數據機構已經開展了隱私計算的合作試點;此外,融入上海“兩張網”建設,打造惠民、利民、便民的“交銀e辦事”拳頭產品,推動數字化轉型在上海和長三角地區率先取得突破。
開展關鍵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
發布《隱私計算金融應用藍皮書》
除了成立數據產業化專委會,在開幕式上,交通銀行還發布了《隱私計算金融應用藍皮書》。《藍皮書》由交通銀行牽頭,聯合上海市大數據中心、復旦大學、中國銀聯、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富數科技有限公司、華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等多家機構共同編寫,將為金融機構隱私計算應用提供指引及參考。交通銀行金融科技部總經理兼金融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李肇寧介紹了藍皮書的具體內容。
《藍皮書》共分六章,分別從時代背景、產業圖譜、應用場景、典型案例等方面評估隱私計算在國內金融領域的應用現狀,并梳理技術發展歷史,深入分析基礎原理,前瞻性展望隱私計算在金融領域的未來應用。
基于產業應用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藍皮書》分別從制度、標準、監管、行業、技術、應用六個方面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希望進一步明確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逐步完善隱私計算技術規范體系,形成規范有序的經營環境;強化產學研聯動,實現技術突破、互聯互通以及綜合化的數據價值融合解決方案;擴大應用范圍,實現跨行業跨領域的協同,推進隱私計算的發展。
責任編輯:曹沛原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