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飛
今年2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農村中小銀行監管司發表題為《萃取優秀經驗辦好農村中小銀行》的文章,為農村中小銀行的改革發展提供了深刻見解與方向指引,引發廣泛關注。在當下金融改革的關鍵時期,農村信用社的改革意義重大,關乎農村金融的穩定與發展。
文章提出,以深化改革為契機,因地制宜優化農村中小銀行機構布局,推動重塑體制、再造機制、苦練內功、降本增效,堅定不移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夯實可持續發展基礎,鍛造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筆者認為,在重塑體制、再造機制方面,農村中小銀行需不斷探索創新。在產權制度上,應進一步明晰產權關系,吸引多元化的投資主體,增強資本實力;在管理體制上,要減少行政干預,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效率。以某些成功改制的農信社為例,它們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優化股權結構,實現了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益的雙提升。
苦練內功、降本增效也是關鍵。農村中小銀行要加強內部管理,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和質量,降低不良貸款率,增強風險抵御能力。
堅定不移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是農村中小銀行鍛造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農村中小銀行不能盲目跟風大銀行的發展模式,要立足本地,深入挖掘本地市場的金融需求特點。對于以農業為主的地區,開發適合農業生產周期和特點的金融產品,如季節性貸款、農產品供應鏈金融等;對于有特色產業的地區,提供針對性的金融支持,助力產業升級。只有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才能在激烈的金融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全面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是農村中小銀行的根本使命。一直以來,農村中小銀行在支農支小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仍有提升空間,應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發展、小微企業等領域的支持力度。通過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滿足實體經濟多元化的需求,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農村中小銀行的改革發展任重道遠。只有深刻領會政策精神,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才能在改革的浪潮中不斷前行,為我國農村金融的繁榮和實體經濟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期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農村中小銀行能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成為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的堅實金融后盾。
(編輯 張博)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