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鄭長靈
在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縣的遼闊稻田上空,植保無人機正忙碌地來回穿梭,成為春耕時節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切實解決農業領域低空技術運用的資金難題,人民銀行上饒市分行創設了“無人機農用貸”信用模式,引導法人機構加大對農業經營主體購機用機的支持,指導轄內法人機構創新專屬信貸產品,主動對接農業經營主體,以打好春耕基礎,護航全年豐收。
購機無負擔
據悉,人民銀行上饒市分行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業經營主體購機的支持。該分行聯合當地農業農村部門和法人銀行機構共同推出“無人機購機貸”信用貸款產品,充分發揮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合力,購機可享受政府補貼和利率降低雙重優惠。通過在農機銷售網點主動布局,購機客戶可直接在銷售網點“一站式”辦理購機貸款,無需前往銀行網點,不誤農時。
在余干縣石口鎮千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基地,90后“新農人”何愛平操作著貸款購置的T30農用無人機,僅用2小時便完成200畝稻田的精準施肥。他在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算了一筆“經濟賬”:“傳統人工施肥每天最多50畝,無人機能將效率提高8倍,每畝還能節省30%的化肥用量。”
然而,一臺農用無人機動輒數萬元,這對農戶無疑是一筆沉重的資金負擔。在當地農商行的支持下,通過50萬元、期限長達3年、利率低至3.0%的“無人機購機貸”,何愛平僅支付兩成首付就實現提機,后續還能為當地提供無人機農業服務,收入來源更加豐富。
用機有助力
要想擴大無人機在農業領域的覆蓋面,不僅要“飛手”“買得起”,更需要農戶“用得起”。對于農戶而言,農資采購的資金壓力較大,能夠用于購買無人機農業服務的資金十分有限。人民銀行上饒市分行聯合當地農業農村部門開展涉農數據歸集,著力盤活農村沉睡的信用資源,指導余干農商銀行創新數據“增信”的信用貸款產品,并在全縣371個行政村開展“整村授信”,解決了農村經營主體無抵押、貸款難的困境,為農業生產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
“有了農商銀行的資金支持,今年的春耕也用得起無人機機植,耕作效率大大提高。”當地的種糧大戶葉秋生對記者表示。
據悉,過去葉秋生依靠傳統的背負式噴霧器進行追肥植保作業,費時費力且效率低下,隨著年齡增長,體力也漸漸跟不上了,他想聘請專業的無人機“飛手”協助開展植保作業,但自身的流動資金又被農資采購占去大頭,一時陷入困境。
在“整村授信”的支持下,當地農商行為葉秋生發放了一筆30萬元的流動資金貸款,不僅緩解了他后續采購各類化肥農藥的資金壓力,也讓他“用得起”無人機植保等各類現代農業先進技術。
當無人機掠過綠浪翻滾的田野,傳統農業正在這場金融春雨的滋潤下,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通訊員黃政凱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 屈珂薇)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