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余連斌
巍巍青山下,潺潺綠水旁,一條條新修的公路串聯起城鄉間的阡陌田野,一座座現代化的糧倉矗立在金色沃野,一個個特色產業園區激活了縣域經濟……在政策性金融活水的持續澆灌下,一幅幅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四川樂山市徐徐展開。
農發行樂山市分行主要負責人向《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作為服務鄉村振興的金融主力軍,農發行樂山市分行始終以‘支農為國、立行為民’為使命,聚焦服務國家糧食安全、農業現代化建設、城鄉融合發展、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持續加大金融供給。”
截至3月31日,該分行今年以來累計投放各類貸款33.73億元,較年初凈增29.65億元,增長11%。
筑牢“大國糧倉”
端穩中國飯碗
農發行樂山市分行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從春耕時節的種肥供應到秋收季的顆粒歸倉,從智慧糧庫的科技賦能到糧油加工的產業升級,從高標準農田的穩步建設到耕地保護的質量提升,該分行用金融活水澆灌糧食全產業鏈。
陽春三月,峨眉山南麓的羅目鎮徐塘村,千畝油菜花海與雪山交相輝映。在農業政策性金融活水的精準澆灌下,這片1300畝高標準農田通過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水網升級后,昔日的零散耕地蝶變為糧油示范基地。
“土地平整改良后每畝增產200斤油菜籽,今年花期的游客量比往年翻了兩番,游客多了我們的土特產根本不愁賣!”正在花田里直播帶貨的村民王大姐笑著對記者說。
2023年,農發行樂山市分行為土地提質增效示范項目授信4.7億元。截至目前,已投放3.4億元支持包括羅目鎮在內的10個鄉鎮土地整治項目,讓萬畝“糧”田變“良”田。
同時,針對儲備糧輪換時效要求高、融資需求急的痛點,該分行還深化金融科技應用,依托農發行總行與國家糧食交易中心聯合開發的“競采貸”模式,實現“業務受理—用款申請—貸款發放—交易履約”全流程線上閉環管理。特有的“一鍵申請、智能秒批”功能,較傳統模式效率提升80%以上,切實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近年來,農發行樂山市分行已累計投放糧棉油貸款超12.43億元,大力支持糧食收儲、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及智能化糧倉建設等,為保障區域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賦能“智慧農業”
激活振興引擎
農發行樂山市分行聚焦農業現代化轉型升級,打出“科技+金融”組合拳。從物聯網技術的精準管理到無人機植保的高效運作,從智能灌溉的節水節能到農業大數據的科學決策,從智慧農場的數字化升級到農產品溯源的質量保障,該分行用金融力量賦能智慧農業發展,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在樂山市井研縣集益鎮的樂山市現代種業共享研發中心柑橘良種繁育基地里,高清攝像機、小型氣象站和物聯網殺蟲燈遍布田野,實時數據在大屏幕上跳動。玻璃溫室大棚內,數萬株柑橘幼苗整齊排列,生機盎然。該基地運營三年多以來,已儲備了8個柑橘品種,擁有30余萬株柑橘苗,形成了完善的“三園三圃”無病毒良種繁育體系。這一切得益于農發行樂山市分行的信貸資金支持,為井研縣柑橘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該分行不僅支持柑橘種業繁育,還授信3億元助力井研縣柑橘水肥一體化建設項目,實現“減肥增產”的目標。
“過去120畝果園需要40人澆水施肥,成本高效率低,現在智能灌溉兩小時就能完成,效率大幅提升。”果農曾德權說。
據悉,井研縣通過建設柑橘園核心區,帶動全縣柑橘種植面積超23萬畝,總產值逾20億元,推動“小特產”升級為“大產業”。
近年來,該分行加大對種業繁育、種養循環、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等項目的精準支持力度,累計授信13.7億元,投放9.16億元,用于支持沙灣等地水肥一體項目建設,服務29個鄉鎮超26萬畝農用地;授信貸款5.8億元,投放0.88億元,用于支持打造高山蔬菜示范基地、智慧農業研學基地等。
打通“城鄉動脈”
實現融合發展
農發行樂山市分行以城鄉融合為紐帶,聚焦縣域補短板強弱項。從物流倉儲的智慧化改造到農產品冷鏈的高效流通,從住房改造的精準施策到居住條件的全面提升,從農村路網的全面貫通到交通條件的持續改善,該分行用金融力量打通“城鄉動脈”,為城鄉融合發展注入強勁活力。
每年春茶抽芽時,在通往苦蒿坪村的路上總是擠滿游客車輛,苦蒿坪村位于峨眉山南麓,海拔1500米。村民王建國曾看著自家貨車卡在3米寬的陡坡進退兩難,導致鮮茶葉運不出,客人也進不了村。
隨著該分行2.8億元貸款落地,一條6米寬的柏油路如綢帶般盤山而上。如今滿載高山綠茶的貨車與旅游大巴可以從容錯車,沿線路燈也照亮了夜間道路。
“路修通后城里人愿意來村里留宿,看云海采鮮茶。”返鄉青年陳莉告訴記者,她已簽下3棟老宅,籌劃著打造“云端茶宿”。
近年來,該分行累計投放近20億元貸款,支持10余項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助力新改建農村公路超500公里,讓萬千鄉村因路而興、因路而富、因路而美;累計授信21.79億元,助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推動傳統村落煥發現代活力,讓古鎮環境“美起來”、文旅融合“火起來”;累計投放貸款超30億元,支持棚戶區改造、安置房建設、老舊小區改造等,推動居民從“舊居”到“新居”、從“蝸居”到“宜居”。
(通訊員葛翔對本文亦有貢獻)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