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余連斌
在北回歸線上的黃金種植帶,云南以占全國98%以上的咖啡種植面積與產量,托舉起中國的咖啡種植產業。作為云南咖啡六大核心產區之一,云南省保山市自1952年便開啟規模化種植咖啡的征程。歷經七十余載春秋淬煉,保山小粒咖啡以“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酸”的獨特風味,受到市場廣泛青睞。
伴隨云嶺之巔的馥郁芬芳沁入四海杯盞,保山小粒咖啡完成從“紅果果”到“金豆豆”的華美蝶變。這場蝶變背后,建行云南保山市分行金融活水精準澆灌始終如春風化雨,助小粒咖啡香飄萬里。
從“靠天吃飯”到“造血富民”
在云霧繚繞的高黎貢山深處,“中國咖啡第一村”保山市隆陽區潞江鎮新寨村用30年時光書寫著苦澀與甘甜交織的奮斗歷程。曾幾何時,這個距保山市區80公里的村落困守于初級加工鏈條,生豆價格連年低迷,讓咖農守著“金豆豆”過著苦日子。
破局始于2019年。當建設銀行“裕農通”服務點的藍色標識點亮山村,金融創新的星火開始燎原。
“面對傳統信貸模式與咖農資金需求之間的鴻溝,我們組建‘張富清黨員突擊隊’,創新推出純信用、全流程線上化‘裕農快貸-咖啡貸’。”建行保山市分行相關負責人向《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這項打破常規的金融產品,不僅實現“手機一點,資金到賬”的指尖便捷,更將貸款期限靈活匹配咖啡生長周期,用最長5年的資金護航破解困擾咖農多年的融資之困。
“建行的‘及時雨’讓我們真正嘗到了金融惠農的甜頭。”新寨村村委會主任邵維賓望著漫山的咖啡樹,開心地告訴記者,如今,全村95%的土地種植了咖啡樹,年產值達1.2億元,村民人均咖啡收入1.2萬元,曾經的小山村正演繹著“綠葉變金葉”的振興傳奇。
截至去年年末,建行保山市分行已為咖啡初加工產業累計提供1936萬元的資金支持。
從“田間”到“舌尖”
在保山咖啡產業園區的現代化車間里,喝客咖啡全自動化生產線高效運轉,濃縮咖啡液、精品掛耳咖啡等創新產品源源不斷地下線。創始人杜斌深耕咖啡產業十余載,這位見證了咖啡行業變遷的資深從業者向記者坦言:“建行‘善科貸’靈活的隨借隨還模式,精準契合我們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資金周轉需求。”
自2015年創立喝客咖啡以來,杜斌帶領團隊自主研發鮮果脫膠清洗裝置、智能去殼機等12項專利設備。2024年公司被認定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后,依托專利技術優勢成功獲批建行70萬元“善科貸”,助力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去年年末,該公司攜全新打造的濃縮咖啡液、精品掛耳咖啡及咖啡“三合一”生產線入駐產業園區。
“十年風雨兼程,建行始終是我們成長的見證者與支持者。特別是今年升級辦理的‘善科貸’,其靈活便捷的金融方案切實解決了創新企業資金短缺之急。”杜斌感慨道。
截至去年年末,建行保山市分行已通過“善科貸”“小微快貸”等創新產品,累計為喝客咖啡等科技型企業提供資金支持1000余萬元。
從“單一產業”到“產旅融合”
當第一縷晨曦染紅潞江壩,楊光在自家“蕊溪莊園”研磨著咖啡與夢想。這位“咖二代”將父輩種植基業拓展為集咖啡種植、深加工、文化體驗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咖啡王國。然而,在2022年莊園建設初期,楊光也遭遇了資金周轉壓力。
“我原本計劃通過銀行貸款解決資金周轉難題,但缺乏足夠抵押物,不得不四處借錢應急,但杯水車薪,根本無法支撐整個項目推進。”楊光對記者說。
得知這一情況后,建行保山市分行客戶經理立即上門幫助楊光申請純信用貸款,48小時內,70萬元資金及時馳援,順利破解了“蕊溪莊園”資金短缺的困局,更是助推莊園化身為網紅打卡地。
今年春節長假期間,蕊溪莊園日均接待游客超千人次,建行收款碼在咖啡香中見證著交易額的節節攀升。
截至目前,建行保山市分行已為當地60余家咖啡工坊與文旅項目累計注入資金1600余萬元,繪就“以咖興旅、以旅促咖”產融共生的新圖景。
從云霧繚繞的種植園到品牌咖啡杯中的中國味道,從高黎貢山到世界舞臺,保山小粒咖啡香飄萬里的背后,是金融力量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的生動實踐。建行保山市分行用實際行動讓這片熱土每個“咖啡夢”都能照進現實,也讓帶著百年古樹基因的咖啡豆,沿著南方絲綢古道走向世界咖啡版圖。
(編輯 汪世軍 才山丹)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