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衍水
3月27日晚間,興業銀行發布2024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該行實現營業收入2122.26億元,同比增長0.66%;實現凈利潤772.05億元,同比增長0.12%,年內增速由負轉正。該行管理層在去年半年度業績會上提出的“要從高收益資產+高成本負債的組合,轉向低成本負債+穩收益資產的組合”戰略初見成效:利息凈收入同比增長1.09%,實現凈息差1.82%;實現其他非息凈收入400.23億元,同比增長9.43%。
2024年,興業銀行圍繞“價值銀行”盈利能力強、客戶合作深、風險成本低、業務結構均衡、經營特色鮮明等“五大特征”,強化戰略執行、客戶服務、投資交易、全面風控、管理推動等“五大能力”建設,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優化調整資產負債表,持續做強負債、做優資產、做大中收,實現營收、凈利潤“雙增”。
做優資產 加快構建與經濟結構相匹配的資產格局
在資產端,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興業銀行貸款總額達5.74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757億元。在保持增長趨勢的同時,該行資產結構優化成效明顯。
資產端的優化,得益于該行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重點領域資產投放力度,持續提升資產布局與國民經濟結構適配度,充分發揮自身差異化優勢,以優質產品服務優質客群,以優質客群帶動客戶結構、資產結構優化調整。
同時,該行全面提升風控能力,持續加大對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信用卡等重點領域的風險化解力度,完善風險管理體系,提升數字風控水平。風險管控與資產結構優化雙向發力,推動該行不良貸款率保持在1.07%,實現規模、效益、質量均衡提升。
做強負債 牢固樹立負債立行的經營主基調
在低利率時期,面對凈息差和盈利水平下行的雙重壓力,加強對存款付息率管理,提高階段性活期存款等低成本資金占比,主動壓降期限相對較長的高成本負債對優化息差管理較為重要。
這一點在興業銀行的業績上表現得尤為明顯。2024年末,該行存款總額達5.53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69%,規模位列股份行第二;實現存款付息率1.98%,同比下降26個基點。
負債規模穩定增長,來源于該行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客戶服務能力,持續健全客戶分層分類經營體系、產品交叉銷售體系、場景金融服務體系,增強了獲客、留客、活客的內生動力。
做大中收 加快鍛造中收增長的新優勢
2024年,興業銀行全年實現其他非息凈收入400.2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43%。該行通過拓展中間業務收入,做強表外,做大中收,有效拓寬非息收入來源。
其中,投資交易能力是興業銀行的傳統優勢。該行通過鞏固業研融合的專業優勢,強化研究預判,把握波段機會,去年債券、利率、外匯、貴金屬等業務保持較好發展,全年實現投資交易收入超200億元。
此外,該行貫徹“大投行、大資管、大財富”發展戰略。截至2024年末,該行轉型投行FPA規模達3.06萬億元;興銀理財規模達2.18萬億元,實現理財新產品收入同比增長2.60%,興業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規模、興業信托資產管理規模分別較上年末增長32.70%、107.68%;零售AUM、企金財富AUM日均規模分別較上年末增長6.68%、16.42%,基金、保險代理銷售量同比分別增長105.82%、14.56%。
塑造核心能力 穿越低利率周期
近年來,興業銀行立足主流銀行定位,圍繞實體經濟轉型主航道,持續加強對主流產業、主流客戶的服務。
2024年年報數據顯示,一方面,該行深化“區域+行業”經營,增強行業服務能力,充分發揮自身差異化優勢,將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與擦亮“三張名片”、布局“五大新賽道”、打造“數字興業”有機結合、融合推進。另一方面,該行增強“商行+投行”優勢,以“研究、風險、科技、協同”為支撐,更好地滿足經濟轉型變革中主流客群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
同時,興業銀行將“客戶服務、戰略執行、投資交易、全面風控、管理推動”確立為五大核心能力,以此支撐價值銀行建設,從而提升核心能力穿越低利率周期。
(編輯 汪世軍 喬川川)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