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沛原
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兩會精神,總結2025年一季度消費品以舊換新階段性工作進展,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3月28日,全國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在京召開。
會議強調,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是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的內在要求,對提振消費、擴大國內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推動下,我國縣域市場正成為提振消費的“潛力股”。而作為地方金融主力軍的農村中小銀行,則是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優化服務模式,在激活農村消費潛力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可以刺激消費,通過財政‘小’資金撬動居民‘大’消費,為制造業增加新訂單,以杭州市富陽區30萬戶家庭測算,若20%參與換新,預計可帶動超5億元消費增量;消費品以舊換新還可改善百姓生活,讓舊家電安全退役,助新品質產品舒適入戶。”浙江農商聯合銀行轄內富陽農商銀行零售銀行部總經理鄭景在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僅如此,還可推動零售轉型,通過消費金融創新鏈接政府、商戶、居民三方需求。
然而,面對分散的客群、相對薄弱的基礎設施與較為復雜的風險環境,中小銀行該如何部署安排,支持換什么、怎么換,才能更好地促進城鄉消費?
錨定消費升級需求
“最近想置換老舊電動車,聽說農商銀行當前正與縣內綠源電動車聯合開展以舊換新活動,我就立刻來咨詢。”家住浙江德清縣私營城的租客陳女士表示,浙江農商聯合銀行轄內德清農商銀行“以舊換新”貸款政策很貼心,讓老百姓實打實享受到福利。
“針對陳女士需求,我行為她辦理‘新市民工富貸’產品,并給予下浮50個基點的利率優惠。最終,陳女士成功實現電動車以舊換新,且享受到農商銀行便捷普惠的金融服務。”德清農商銀行相關工作人員說。
當前,各地金融機構結合自身業務優勢,錨定消費升級需求,進一步激發有潛力的消費客群,因地制宜推出“以舊換新”金融產品和服務。
在浙江,浙江農商聯合銀行轄內余姚農商銀行聚焦消費品以舊換新金融需求,提供多個支持居民消費的信貸產品,如“道德信用貸”“農易貸”“安居寶”等,均可線上申請辦理,審批流程最快當天即可成功辦理。
“截至今年3月末,本行個人消費貸款余額達23.76億元。信用卡中心也持續開展信用卡分期利息減免活動,可享3期免息、6期費率五折等優惠,進一步激發消費者擴大消費的意愿和能力。截至3月末,本行信用卡分期余額超5400萬元。”余姚農商銀行普惠金融部總經理陳利萍向記者介紹。
“我行主要推出‘新享貸’專項消費貸款,最高額度20萬元,期限最長3年,利率優惠(最低至3.85%),與政府補貼疊加使用。推出‘0負擔分期’服務,大家電/汽車類12期免息,手機/數碼產品6期免息。”鄭景舉例介紹。
在廣西,宜州農合行三農零售與鄉村振興金融部經理黃甫農告訴記者,宜州農合行已推出面向家裝、汽車、家電等場景的個人消費貸款,利率低至2.85%,并推出多種消費分期產品,利率優惠低至首期一折,1年內利率二二折,同時,該行儲蓄卡、信用卡也有多種消費立減活動。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當前,多地中小銀行將消費品以舊換新的重點覆蓋縣域內汽車、家電、家居、電動車等領域,那么,選擇這些領域,基于何種考量?
“我行重點覆蓋家電、家具領域。因為這兩個領域存量市場龐大,且有助于綠色升級,我們測算過,通過以舊換新可以助力家庭節能30%以上。”黃甫農表示。
在鄭景看來,選擇這些消費品領域,主要是出于上述領域政策支持明確、本地需求旺盛且金融風險可控等因素來考量的。
助力打通農村消費“最后一公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在多地縣域內,鄉鎮多元化消費場景有限,老百姓儲蓄傾向較強,部分區域居民的“舊物能用就不換新”觀念尚存,消費意愿有待進一步激活。
那么目前,農村中小銀行相關業務的落地情況如何,是否會受影響,消費者對銀行服務的反饋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談及農村中小銀行相關業務的落地情況是否會受到影響,不少業內基層從業人員表示,消費品以舊換新不僅是消費行為,更是農村生產生活方式升級的窗口。金融機構通過“金融夜校”“村播帶貨”等場景化宣傳,結合典型案例為老百姓算了一筆清晰明了的“經濟賬”,激發老百姓“換新”的興趣和意愿,助力打通農村消費“最后一公里”。
鄭景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富陽農商銀行已為1300余戶家庭發放“換新”貸款7000萬元,帶動消費額超1.8億元。
“目前,我行與46家經營主體開展長期的分期優惠合作,并開展3期以舊換新消費立減活動,共惠及8500人次。”據黃甫農介紹,宜州農合行通過各項活動讓利各經營主體約500萬元,促進居民消費近2億元。消費者普遍關注的是以舊換新提供的優惠力度與操作流程的便捷性。宜州農合行對消費信貸申請提供線上服務,但對于部分消費信貸申請者而言,由于多種原因未能通過線上申請的,銀行將會對信貸的線下評估流程進行優化。
金融促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給消費及金融市場帶來新機遇,值得關注的是,防控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在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過程中,金融機構如何平衡“降低消費者置換成本”與“控制信貸風險”之間的關系?
在陳利萍看來,一方面,建立健全風險定價分層機制。完善產品利率定價機制,基于收入、資產、信用行為等維度綜合評價客戶風險,因客施策配置額度、利率,達到風險和收益的平衡。
另一方面,加強貸前貸中風險控制。貸前結合大數據分析和實地調查審慎準入高風險客戶,貸中通過預警系統,識別潛在風險,及時采取風險控制措施。
“我行運用智能風控系統對信貸客戶進行綜合評價,對評價較高的客戶,會給予更多優惠,而對于評分較低的客戶,則會對其優惠程度進行斟酌,甚至拒絕合作。同時,我行也會對征信瑕疵的客戶要求提供抵押物,并引入擔保機構對消費信貸進行信貸擔保,對風險進行分攤。”黃甫農說。
持續深化數字賦能
在政策推動下,農村中小銀行在消費品以舊換新領域面臨哪些挑戰,又如何應對?
談及這一問題,黃甫農告訴記者:“商戶是否在消費品以舊換新中進行虛假交易,用以套取銀行信貸資金與消費補貼資金。這需要銀行強化風控體系建設,對于頻繁交易、異常時間交易、特殊額度交易等行為進行實時預警,最大程度避免風險產生。”
在陳利萍看來,目前主要面臨兩大挑戰:一是政策宣傳力度有待加強。與政府部門、企業聯動合作還不夠緊密,未能形成宣傳合力,難以有效觸達目標客戶群體,導致居民對消費信貸產品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不高。
二是客群復雜性加劇風控難度。一方面,客群結構構成復雜。以余姚為例,外來務工人員占比超35%,其高頻流動性特征,導致小額消費貸與信用卡分期業務還款穩定性弱于常住人口。另一方面,風控精細化有待加強。當前風控數據主要依賴于客戶征信數據、信貸行為,對客戶收入資產變化、常住地變動等動態指標覆蓋仍有不足,客戶風險畫像有待細化。
對此,陳利萍表示,要持續深化數字賦能。加強消費信貸領域的多維數據積累和應用,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構建更精準的營銷獲客模型和風險評估模型,提升消費信貸業務的服務效率與風險管理水平。
“同時,要加大產品創新力度。深入研究不同客戶群體的消費需求和風險特征,持續完善已推出的消費信貸產品,并開發更多個性化、定制化消費信貸產品,以滿足客戶多元化、差異化消費需求。例如,針對年輕客群,推出專項信貸產品,充分挖掘其旅游、裝修、婚嫁等方面的大額消費需求。”陳利萍補充道。
在受訪者看來,促進消費品以舊換新不僅是一項惠民舉措,更是一項系統工程。農村中小銀行應緊扣需求痛點、創新風控手段、深化跨界合作,方能將政策紅利轉化為可持續的內生增長動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消費新動能。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