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沛原
歲末之際,養老金融的新政策又來啦。
2024年12月份,中國人民銀行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中國式養老事業服務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支持不同人群養老金融需求、拓寬銀發經濟融資渠道、健全金融保障體系、夯實金融服務基礎、構建長效機制等五方面提出16項重點舉措。
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農村中小銀行在金融支持農村養老方面有哪些實踐?在頂層設計的指引下,接下來如何滿足不同階段、不同人群的養老金融需求?怎樣拓寬銀發經濟融資渠道?這些問題也成為剛剛跨過2025年的行內外人士熱議的焦點之一。
探索養老金融
中小銀行亦有獨特優勢
當前,農村中小銀行仍面臨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養老金融市場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特別是農村地區發展滯后,老年客群仍存在“不明白”“看不清”“找不到”等問題。針對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金融機構做了哪些有益探索?
事實上,農商銀行作為地方性金融機構,人多面廣,對當地市場有深入的了解和緊密的聯系。運用好這種地域性優勢,會使農商銀行更好地理解養老金融,提供符合當地老年人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在服務老年客戶時,我們也在嘗試利用新技術改善用戶體驗。如通過上門服務、視頻服務、電話服務等模式,持續完善線上及智能渠道無障礙服務,解決老年人業務辦理的難題。”廣西樂業農商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黃承東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實際上,在推動養老金融發展壯大方面,農村中小銀行有一定優勢所在。
相較于國有大型銀行,農村中小銀行的人員、資源更下沉,且帶有鮮明的地方屬性,通過廣泛的網點布局,形成特有的地緣人緣優勢。
“我行是象州縣域唯一網點鄉鎮覆蓋率達100%的金融機構。在全轄11個鄉鎮均設立營業網點和自助設備,所有行政村均設立便民服務點,能夠深入基層,更貼近老年人群體。”廣西象州農村合作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蘭少維告訴記者,該行擁有本土化的金融服務團隊,員工大部分來自當地,熟悉本地情況和方言,與老年客戶溝通無障礙,更容易理解老年人個體需求,從而更好地為老年客戶提供貼心、個性化服務。
除天然優勢外,解決好老年人生活圈、身邊事的急難愁盼問題,是發展銀發經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滿足老年群體客戶辦理線下金融業務的需求,農村中小銀行持續推動營業網點適老化改造;做好養老金融業務拓展營銷;拓寬養老消費供給渠道;加強老年群體消費者權益保護。
“我們鼓勵具備條件的營業網點開辟老年客戶服務專區、設立敬老金融服務專柜(窗)、綠色通道等便捷服務,減少老年客戶排隊等候時間,為老年客戶營造便捷、安全、舒適的服務環境。”黃承東表示,針對部分規模較大、老年人較多的鄉(鎮),該行還鼓勵結合實際增設“銀發網點”“適老化服務網點”等特色網點,提升老年客戶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和便利性。
在支持農村養老方面,蘭少維表示,要重點支持民生養老事業、扶持養老產品供給、挖掘潛力較大的養老產業,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養老產業的水平。目前,該行共支持康養旅游(養老)企業3戶,金額4259萬元;支持轄內小微企業主經營養老機構1戶,金額20萬元。
有備而老
提供專業的備老金融服務
2024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其中,“預備于老”的“備老經濟”首次被納入銀發經濟范疇。
在服務備老群體方面,農村中小銀行又做了哪些工作?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當前,農商銀行普遍是通過開展金融知識講座、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向備老群體普及金融知識,提高備老客戶群體的養老金融認知與風險防范意識。
“隨著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備老客戶群體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群體,要積極營銷備老客戶群體,不僅有利于我行各項業務發展,更有助于提高我行的社會形象。”廣西田陽農商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黃治鑫告訴記者,該行還通過優化網點布局,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渠道,方便備老群體辦理和養老金融相關的業務。同時,持續加強本行員工相關業務培訓和宣傳工作,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備老金融服務。
針對這一群體,如何進行有效的養老規劃以確保財務安全?對此,受訪的一線銀行從業人員提出一些建議和想法。
“大部分備老群體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對養老金融的關注和投資有較強的興趣,容易受到金融詐騙的誘惑。因此,一方面,金融機構必須加強防范網絡欺詐監控機制建設,對大額轉賬匯款充分提示風險,詳細詢問客戶匯款用途,嚴格甄別陪同人員身份,指導客戶真實意愿辦理,切實防范詐騙。”蘭少維建議,另一方面,監管部門應強化對養老機構預收費監管,嚴防一般商業行為異化為非法金融活動,加大排查力度,依法打擊以養老服務為名的非法集資活動。
在黃治鑫看來,面對日益突出的老年人電信詐騙等案件頻發的特點,銀行從業人員要認真履行金融政策宣傳員、普惠金融推廣員的職責,深入社區、村屯普及金融惠民政策并向其推介移動便民支付電子產品,盡可能做到反詐宣傳全覆蓋。
明確“規劃圖”
促進農村養老體系升級
養老金融服務體系的升級,不僅包含金融產品與服務的適老化創新,物理環境與硬件設施的適老化改造同樣至關重要。如,北京農商銀行發揮自身優勢,以覆蓋北京市所有行政區和鄉鎮的2200家物理服務渠道為基礎,以覆蓋全市60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的600萬張養老助殘卡為軸心,通過構建廣度、深度和溫度兼備的服務網絡,形成廣覆蓋、全渠道、獨具特色的養老金融和民生金融服務體系。
金融服務當于普惠之中彰顯包容之度,亦于差異之內展現個性之情。
“我行將通過3年至5年時間,持續優化‘銀發’金融服務,大力支持養老產業發展,建成較完善的養老金融服務機制,切實提升老年人客群的金融服務獲得感和滿意度。”談及未來具體規劃,黃承東認為,要以養老金融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銀行實際創新金融產品,提升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適配性,持續增強金融服務能力和產品競爭力。
黃承東進一步表示,要以服務質效為導向,加快推進養老金融數字化轉型,拓展養老金融服務場景,提升養老支付便捷化,大力支持養老、健康等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要加快構建養老金融服務機制,成立養老金融服務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明確目標任務與措施,為發展養老金融提供制度保障。
“對可完全自理的老年群體,我們將加大縣域康養項目、文化、旅游、體育、娛樂行業的金融供給力度;對半自理的老年群體,我們將強化與健康、養老服務行業的融資對接,優化養老金融業務辦理程序,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務。”蘭少維表示,2025年,該行將為不同階段、不同特征老齡群體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