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耿文 黃力輝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近日,農業農村部召開干部大會,會議在強調要始終繃緊抗災奪豐收這根弦的同時,還強調要全力奪取秋糧和全年農業豐收。
眼下,正是秋糧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各地多措并舉夯實秋糧穩產基礎。這其中離不開金融的有力支持。
筑牢“安全壩”
降低災情影響
進入夏季以來,我國部分地區遭遇干旱、洪澇等災害。農業農村部在近期召開的防災減災奪秋糧豐收工作推進視頻會上強調,要緊盯糧食生產重點省份重點地區,緊盯每一糧食作物品種,緊盯糧食生產每一個關鍵環節,把每項工作抓實抓細抓到位,全力奪取秋糧和全年糧食豐收。
受災地區相關部門積極響應,采取積極措施,加快災后農業生產的恢復,確保糧食豐產豐收。
在黑龍江,7月末以來的強降雨等極端天氣,給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造成威脅。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黑龍江監管局與省氣象局、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建立聯動機制,提早研判暴雨洪澇災害汛期情況,聯合出臺方案,指導轄內金融機構做好災害應對工作。
以遭受洪澇災害的牡丹江市寧安市為例,受連續降雨影響,部分區域水位超限。針對沿江兩岸農戶和農企面臨的經濟損失,當地金融機構積極抗洪救災、及時理賠、捐款捐物,各保險機構累計開展風險排查147次,現場查勘283人次,支付賠款295.95萬元;金融機構累計捐款30.05萬元,捐贈物資40.08萬元。
在抗洪一線,《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見到了來自農發行市寧安市支行的搶險隊伍,他們奮力揮鍬鏟土,裝運沙袋,加固堤壩,及時調度物資,傾力保障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
“做好極端天氣下防汛工作是守好‘糧袋子’的關鍵,關乎國家糧食安全。”農發行牡丹江市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黃海濱向記者介紹,面對汛情,該分行繃緊“防汛弦”,筑牢“安全壩”,慎終如始做好防汛抗洪救災各項工作,采取多項應對措施,加強監測預警,排查風險隱患,切實消除安全隱患。同時,提前與轄內糧食企業溝通協調,提示企業落實防汛保糧責任,落細防雨防潮防內澇工作,全力以赴助力汛期儲糧安全。
創新融資模式
助力糧食穩產增產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今年以來,在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中,河南持續推行“投融建運管”一體化推進機制,以此來破解“誰來投”“誰來管”“誰來建”以及“錢咋融”“如何還”等一系列問題,形成“財政投入、資本參與、銀行貸款、經營收益、穩定還款”的閉環,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探索出新模式、蹚出新路子。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農發行河南省分行充分發揮“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職能作用,積極推進“投融建運管”一體化推進機制,支持商水、葉縣、蘭考等地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
在黑龍江,農發行黑龍江省分行運用“農地+”等融資模式,累計向黑土地保護、土地規?;洜I等領域投放貸款。郵儲銀行黑龍江省分行制定《金融支持黑土地保護工作方案》。黑龍江農信聯社積極與省農投集團、省建投集團、北大荒集團等對接合作,研究制定專屬營銷方案和金融產品。
在佳木斯撫遠市,當地人民銀行指導撫遠農商銀行創新信貸支持模式,通過“貸款擔保+受托支付+生產監督”模式,滿足新型農業主體的農業生產資金需求。
提前部署
確保秋糧收購順利進行
作為糧食生產的“重頭戲”,確保秋糧增產和順利收購是當前農業生產總基調。
在黑龍江,今年以來,農發行黑龍江省分行堅定不移發揮收購資金供應主渠道作用,做穩政策性業務,做優市場化業務,做強產業鏈業務,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
為確保糧食收購資金及時足額供應,該分行超前部署秋糧收購各項準備工作,積極開展優化資金籌備、優化辦貸質效、優化客戶布局、優化糧款結算“四優”服務行動,推動秋糧收購信貸工作早統籌、早布點、早審批、早投放。
“秋糧收購開始前,我行就主動與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和企業聯合,共同分析糧食生產收購形勢,研究做好秋糧收購工作措施。深入重點產區開展秋糧生產形勢調研,詳實掌握第一手資料,綜合分析購銷形勢和各方市場主體價格預期,提前備足信貸資金專項用于秋糧收購。”農發行黑龍江省分行糧棉油客戶處處長劉恩來介紹。
同時,為保障企業收“滿意糧”、農民賣“舒心糧”,該分行還不斷優化服務質效,提高貸款發放效率,推行限時辦貸制度,提前做好秋糧收購客戶準入、評級授信、貸款審批和鋪底資金發放等工作,確保資金供應不斷檔、不脫節。針對秋糧收購資金需求旺、周轉快、時間緊的特點,省市縣三級行上下聯動、前中后臺平行作業,為收購企業開辟綠色通道,采用倒排工期、分級部署方式集中推進市場化貸款審批,切實做到“錢等糧”。同時,為貼近農民售糧需求,綜合運用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銀企直連等科技金融手段,全天候“7×24小時”提供資金結算服務,保障農民賣糧少跑腿、結算少排隊。
黑龍江省金融業正持續加大金融服務力度,全力以赴做好秋糧收購資金供應和管理工作,切實維護好種糧農民利益,奮力奪取秋糧和全年農業豐收。
(編輯 張博)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