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怡明
近日,中國農業銀行(以下簡稱“農業銀行”)召開2024年中期業績發布會。
發布會上,農業銀行行長王志恒表示,農業銀行上半年服務“三農”和城鄉融合發展再上新臺階,下一步將聚焦農業農村改革重點,強化資源傾斜和服務創新,以更大力度更新舉措做好服務“三農”和鄉村振興金融服務。
縣域貸款余額達9.6萬億元
今年上半年,農業銀行服務“三農”和城鄉融合發展再上新臺階。王志恒在發布會上介紹了相關成績:一是統籌服務好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持續增加“三農”縣域和城鎮化貸款。縣域貸款余額9.60萬億元,余額占境內貸款比重達40.1%;縣域新增貸款8267億元,增速9.4%,增速高于全行1.6個百分點。
二是聚焦重點領域,不斷深化金融服務。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保供相關領域貸款余額9945億元,新增貸款1499億元,糧食安全服務能力持續提升。鄉村產業貸款余額2.26萬億元,增速22.8%。鄉村建設相關領域貸款余額2.22萬億元,增速13.6%。832個脫貧縣貸款余額2.21萬億元,新增貸款1999億元;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貸款余額4138億元,新增貸款330億元,有效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三是推廣新產品新模式,助力強農惠農富農。“惠農e貸”余額突破1.4萬億元,增速29.5%。因地制宜創新推出“良田貸”“冷鏈助農貸”等281個特色產品模式,滿足縣域客戶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在脫貧地區重點推廣的“富民貸”余額726億元,新增貸款322億元,助力農戶增收創收。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發布會上,農業銀行副行長林立表示,縣域農村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對農業銀行服務鄉村振興提出了新要求:一是鄉村產業加快發展。隨著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持續完善,農產品初深加工、冷鏈物流等農村產業融合新業態將蓬勃興起。
二是鄉村消費加快升級。國家推進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下鄉,推動數字、綠色、健康等農村新型消費,將進一步釋放鄉村消費潛力。
三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農村水、電、路、氣升級改造,以及和美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需求不斷增加。
四是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配套加快。國家推動城鄉基礎醫療、教育、養老等公共服務一體化配置,衍生醫共體建設、職業培訓、民宿康養等大量民生金融服務需求。
著力加大“三農”和縣域信貸投放
談及如何進一步深化鄉村全面振興金融服務,林立表示,農業銀行將聚焦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在“五個著力”上下功夫:一是著力加大“三農”和縣域信貸投放。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大糧食安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鄉村產業發展、消費升級、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等鄉村振興重點領域信貸投放。
二是著力加快政策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圍繞城鄉融合新業態、新主體、新要素,著力創新服務糧食產業鏈供應鏈、特色產業、鄉村建設、新市民等產品模式,精準滿足農業農村個性化、差異化金融需求。針對自然災害及部分農產品價格走低等情況,綜合采取無還本續貸、展期、重新約期等措施為農戶紓困,將有覆蓋廣度、服務溫度的金融服務送到尋常百姓家。
三是著力推動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積極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惠農利農便農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主要是順應智慧銀行發展趨勢,深度挖掘農村數據要素價值,通過數據為產品和模式創新提供支撐。真正讓數據多跑腿、農戶少跑路;同時跟進物聯網、大數據、衛星遙感等新技術新手段,加快AI技術應用,為鄉村治理、農業生產生活和金融服務全面賦能。
四是著力守牢業務風險底線。持續加強合規文化培育和內控管理,做實智慧風控,在貸前、貸中、貸后各環節豐富技術風控手段,實現貸款全流程、全產品、全人員風險管控。
五是著力完善三農事業部體制機制。在業務授權、費用配置、考核激勵等方面加大政策、資源傾斜,大力培養高素質、專業化“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饒才富式”干部隊伍,下大力氣建好用好黨員突擊隊、鄉村振興服務先鋒隊等組織形式,將流動的黨旗插到田野大地上,用心、用情、用力,以實績實效檢驗發展成色,書寫“金融為農”“金融為民”新答卷。
(編輯 汪世軍 喬川川)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