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郝飛
近日,央行等五部門印發《關于開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強金融支持鄉村全面振興專項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實施金融保障糧食安全專項行動方面,《通知》提出,“加大高標準農田和設施農業建設金融支持”。銀行如何有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如何支持設施農業建設?近日,《農村金融時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河北金融學院教授蔡軍。
記者:對于銀行機構來說,如何有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蔡軍: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對于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高標準農田建設公益性強、建設周期長,離不開持續、穩定的資金投入和多元化的投入渠道。
對于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銀行可以通過延長貸款期限、創新金融產品等措施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融資模式創新與推廣;積極參與高標準農田貸款貼息獎補試點工作;創新銀墾合作場景和模式;科學做好鹽堿地綜合利用融資項目的篩選和風險評估,提供特色化產業金融和個人金融服務,積極滿足金融需求。
銀行還應主動靠前服務、開設業務辦理“綠色通道”,在服務的創新與優化上,積極與政府部門、農業企業和農戶建立溝通機制,建立更加緊密的“政銀企”溝通對接,形成金融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強大合力。
記者:支持各地設施農業建設,銀行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
蔡軍:銀行應從政策引導、產品服務、風險管理、合作聯動和金融科技應用等方面入手,支持設施農業建設。
一是積極響應國家關于加大對設施農業投融資支持的政策導向,將信貸資源向設施農業領域傾斜。針對設施農業項目的特點和需求,制定專門的優惠信貸政策。二是根據設施農業項目的不同類型和規模,創新信貸產品,提供包括財務顧問、支付結算、現金管理在內的綜合金融服務,幫助項目方更好地管理資金和使用信貸資金。三是建立完善的設施農業項目風險評估體系,強化貸后管理,確保信貸資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四是與政府部門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設施農業項目的建設;與農業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共同探索適合設施農業項目的融資模式和合作模式,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風險共擔。五是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等金融科技手段,提升信貸業務的效率和風險管理水平,提升客戶服務體驗和金融服務水平,更好地滿足設施農業項目方對金融服務的需求。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