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怡明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中央層面首次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行系統部署。《意見》提出“推進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并從推行綠色規劃建設方式、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建筑、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三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綠色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深度參與。去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將“綠色金融”作為建設金融強國的五篇大文章之一。今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金融監管總局和中國證監會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積極支持綠色低碳發展。
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銀行業金融機構向“綠”而行、靠前發力,持續開展綠色金融創新,并不斷將綠色金融資源向縣域傾斜,推動綠色金融業務在農村穩步發展。受訪專家表示,“推進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作為本次《意見》強調的一項內容,將迎來更大發展機遇,銀行業應主動作為,創新服務產品和模式,延伸綠色金融服務范圍,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差異化金融服務
精準施策
近年來,不同類型銀行機構持續發力,根據自身特點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助力推進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其中,政策性銀行聚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方面,推動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商業銀行、農信機構等則加強對轄內綠色項目的走訪和服務,精準支持特色產業發展。
“在金融服務經濟社會綠色轉型這一過程中,不同類型銀行機構根據自身特點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有助于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綠色發展提供更全面、更具針對性的金融服務。”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說。
早在2022年,農發行發布的《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金融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行動方案》就提到,“圍繞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重點支持綠色農業產業、綠色低碳城鄉建設、能源綠色低碳化轉型和生態保護與修復等領域”,從總行層面強化頂層設計,為助力實現“雙碳”目標貢獻農業政策性金融力量。
多年來,農發行轄內分支機構因地制宜推動城鄉綠色發展。比如,農發行廣東新興縣支行近日向新興縣新州能源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發放貸款6094萬元,用于支持新興縣循環經濟環保項目。項目建成后,將傳統填埋生活垃圾方式轉變為采用焚燒方式處置,緩解新興縣生活垃圾處理的壓力。農發行陜西分行近年來圍繞污染治理等節能環保產業持續加力,對重點流域海域水環境防治、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廢舊資源再生利用、城鄉生活垃圾綜合利用等方面投入信貸資金,實施集中治理。農發行四川長寧縣支行聚焦長寧縣資源稟賦和重點項目規劃,加大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高標準農田、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等支持力度,今年以來累計投放綠色貸款超3億元,綠色貸款余額超25億元,綠色信貸覆蓋率超60%。
商業銀行、農信機構等也不斷發力,從產業端入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推動綠色金融在城鄉地區快速發展。
近年來,農業銀行大力支持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精準做好生態農業、綠色畜牧業等特色產業金融服務,強化鄉村公共基礎設施、人居環境整治、城鄉融合發展等領域金融支持,服務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不斷提升“三農”縣域和鄉村振興金融服務質效。建行北京市分行與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簽署《共同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合作協議》,共同推廣“綠色信貸+綠色低碳建筑+綠色監理”模式,探索綠色金融支持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新路徑。貴州農信基于傳統農村信用工程建設,探索在信用體系評定標準中融入“生態賬戶”、綠色普惠信貸等“綠色”元素,豐富信用工程在助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支持農業綠色發展、引領普惠群體綠色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功能內涵,讓綠色普惠金融服務鄉村全面振興更加精準有力……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一帆表示,銀行業立足自身優勢,一方面通過對綠色企業和項目提供所需信貸資金,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從而提高城鄉地區發展水平;另一方面,發揮網點觸達優勢,將綠色金融服務逐步覆蓋至農村偏遠地區和長尾客群,使更多市場主體享受到與其相匹配的金融服務。
逐步構建
綠色普惠產品及服務清單
近年來,綠色金融業務在農村地區穩步發展,農村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產品相繼推出,為農村地區綠色發展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同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銀行業拓展業務發展空間,優化資產負債結構。
《意見》從推行綠色規劃建設方式、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建筑、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三方面對“推進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提出具體要求。下階段,銀行業如何繼續發力?
李一帆表示,一方面,銀行業應擴大綠色金融服務范圍,聚焦綠色產業、綠色建筑以及清潔能源等領域,從考核機制、貸款定價等方面完善差別化綠色信貸策略。同時,圍繞排污權、碳排放配額、用能權、用水權等領域,探索環境權益類抵押質押貸款產品創設和運用,推動信貸結構持續優化。此外,在夯實綠色信貸業務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和客戶實際需要,拓展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租賃以及綠色資管等業務空間,不斷提升多元化產品服務能力。另一方面,銀行業應依托金融科技賦能數字化展業和大數據助力信用體系建設的契機,提高相關風險評估和管理水平;立足城鄉發展,在探索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逐步構建綠色普惠產品及服務清單,以“三農”、小微領域為重點,加大對綠色普惠客戶的資源傾斜力度。同時,緊跟政策導向和市場變化,動態調整業務策略,保障資源投放效率。
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看來,銀行業應繼續加大“三農”薄弱環節和鄉村振興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通過加強金融要素保障,吸引更多資金、資源向農村農業集聚,助力農村產業轉型升級,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與此同時,通過盤活農村土地、房屋等資產,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農民增收;通過人居環境治理等金融產品創新,促進農村生產、環境和生活和諧發展,提升農村治理效能。
“銀行業還需要積極推動自身綠色發展轉型,并對綠色低碳建筑、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等方面繼續加大支持力度,助推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婁飛鵬表示。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