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稿人 孫金霞
本報記者 田耿文
8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強金融支持鄉村全面振興專項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緊扣鄉村全面振興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強化金融要素保障,在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發揮更大作用。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關系到國計民生。確保糧食安全對于維護經濟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通知》在第一條就明確了實施金融保障糧食安全專項行動。具體包括:強化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金融支持;加大高標準農田和設施農業建設金融支持;深化種業振興和農業科技金融服務。
金融在保障糧食安全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不僅支持了糧食產業的發展,還推動了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進程。
“《通知》是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的重要部署,也是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要求金融部門所采取的具體行動措施之一,即具體行動計劃。”中國農業大學經管院教授陳永福在接受《農村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對于貫徹大食物觀,保障全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雙鏈”全過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政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不僅可以有效助推和夯實糧食安全的基石,還可以引導更多社會資本的投入,為未來實現農業強國的目標提供新動能和新保障。”陳永福說。
一直以來,金融機構通過提供覆蓋糧食生產、流通、收儲、加工等全產業鏈的金融服務,有效地支持糧食產業的各個環節。“《通知》中提出的強化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金融支持、加大高標準農田和設施農業建設金融支持、深化種業振興和農業科技金融服務三項具體專項行動,分別聚焦產能提升保障目標、穩定和增加長期農業資本投入,以及科技強農的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動力源泉,具有目標精準清晰,舉措針對性強的特征,可以為保障和提升我國糧食安全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工具。”陳永福介紹。
“拓寬貸款抵質押物范圍,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性,鹽堿地綜合利用融資項目的篩選和風險評估,建立健全種業基地、種業陣型企業清單共享和融資監測機制,創新植物新品種權、種子種畜禽擔保方式等,這正是過去金融支持鄉村全面振興的堵點和薄弱環節。”山東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盛偉告訴本報記者,此舉是用金融創新性手段解決鄉村振興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問題。
陳盛偉還特別談到,拓展全產業鏈金融服務場景,創新銀墾合作場景和模式,農業知識產權有效金融化利用等,這不僅體現了金融產品的創新性,還體現了金融業態的創新性。若能在此基礎上控制好金融風險,將對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長效性。
河南安陽的一位種糧大戶張師傅在得知政策強調拓展糧食生產、流通等全產業鏈金融服務場景,要滿足農業生產主體和農資企業多元化金融需求時,對采訪中的記者說:“這真是政策‘甘露’啊!從我自身種地經驗來講,金融支持肯定是能為糧食生產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以后更要多種糧、種好糧。”
在實施金融保障糧食安全專項行動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問題?對此,陳永福認為,需要金融機構以為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相關主體貼心服務為宗旨,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推進行動的實施,切忌采取“一刀切”的手段方式,防止造成變相對農民和農業經營主體等增加過度負債。
(編輯 田冬 喬川川)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