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沛原
為全面落實湖北省聯社“六訪六增”活動部署,湖北各地農信機構充分發揚“挎包精神”,以獨特的方式讓金融服務“走新”更“走心”。
他們走村串戶,深入田間地頭,走訪農戶、村組、企業,了解老客戶的新需求,拓展新客戶新業務,增加銀行與客戶黏性,拉近農商銀行與商戶的距離,取得良好成效。
助力“小西瓜”變“大產業”
近日,走進石首市大垸鎮,一排排西瓜大棚映入眼簾,碧綠的藤葉間,一個個圓鼓鼓的西瓜若隱若現。
大垸鎮是“中國西瓜之鄉”“全國優質西瓜基地”,還是“瓜瓜菜”模式的發源地。該鎮以石首市天字號瓜蔬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天字號合作社”)為龍頭,廣泛推廣“瓜瓜菜”種植,為農戶統一提供育苗、農資、技術指導、銷售等一條龍服務。
“天字號合作社是石首西瓜種植規模最大的合作社,種植面積5000余畝,鋼架大棚5000多個,社員350多名。今年西瓜不僅品質好,而且價格也很理想,一個大棚凈收入8000元到10000元。”天字號合作社負責人介紹,“今年西瓜迎來豐收年,這得益于石首農商銀行的鼎力支持。”
據石首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該行積極推進“六訪六增”落實工作,持續開展走訪對接,對社員多的西瓜、葡萄、鴨蛙稻等農民專業合作社,采用“政府+合作社+農商銀行+農戶”融資模式,加大涉農信貸投放,助推新型農業集約發展,從而帶動更多農戶發展生產致富。
“豐收來之不易。半年前,石首遭遇兩輪冰凍雨雪天氣,造成該合作社鋼架大棚嚴重垮塌,損失慘重。我行第一時間聯合當地農業農村局,創新‘助農貸’融資擔保方式,為該合作社發放救災貸款300萬元助其恢復生產,才有了今天的豐收碩果。”上述石首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近日,天字號合作社周邊的黃金灣村村民小王,就收到石首農商銀行大垸支行“創業擔保貸款”10萬元作為西瓜種植啟動資金,同村的老周也申請了15萬元“共同富裕貸”準備發展西瓜種植。這樣的案例在大垸鎮不勝枚舉。今年以來,大垸支行已為大垸鎮874戶農戶授信4762萬元,發放貸款520萬元支持西瓜種植。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旬,石首農商銀行涉農貸款余額77.32億元,較年初凈增8.06億元。
助燃人間“煙火氣”
晨光熹微,一進入竹山縣城關鎮東門農貿市場,瓜果蔬菜的清香撲鼻而來,錯落有序的菜攤、寬敞明亮的環境讓人耳目一新。
“收銀寶收款5元、收銀寶收款12元……”在喧鬧的農貿市場中,此起彼伏的播報聲伴隨竹山農商銀行持續深入開展“六訪六增”活動,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金融助燃“煙火氣”的樂章。
“竹山縣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程整體推進,城關支行迅速跟進,為農貿市場攤主辦理收款碼,及時布放收款碼及語音播報器,確保東門菜市場‘收銀寶’全覆蓋。”竹山農商銀行城關支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同時,該支行還堅持頻繁跟蹤回訪,主動宣傳“創業貼息貸”“惠農貸”等相關金融產品,積極開展反假幣、防電詐等金融知識宣傳,助力商戶增強風險防范意識。
支持區域綠色產業發展
“古話說,家有萬貫,不如黃精一兩。我們這的黃精都是按照古法制作,確保藥效。”在丹江口市和秀黃精皇食品銷售行,負責人王瑛正在向上門走訪的武當山農商銀行鹽池河支行行長李遠峰介紹產品生產情況。
“我們不僅種植,還進一步加工制作成中藥。去年種植面積太少,生產供應跟不上,今年希望擴大生產,但土地流轉費、育苗費、工人工資都是一大筆錢,急需你們的支持。”王瑛說。
該支行現場辦公快審快貸,幾天后,30萬元資金就發放到王瑛的手中,用金融活水澆灌特色中藥,讓黃精真正變“黃金”。
據李遠峰介紹,自“六訪六增”活動開展以來,該支行已累計走訪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個體工商戶、種植養殖大戶100余戶,發放涉農貸款13筆,共計400余萬元。
武當山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該行因地制宜創新金融服務模式,通過特色金融服務全面提升區域營商環境,在資金投放、產品創新、支付結算等方面,為區域綠色產業提供全鏈條式服務,取得良好效果。
截至目前,該行走訪轄內村組和社區1356戶,累計發放涉農貸款774戶、金額1.68億元。
(通訊員劉蕓、鄒燦、聶磊對本文亦有貢獻)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