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怡明 余連斌
近段時間以來,云南昭陽農商銀行積極開展“白名單”試點工程,結合地方實際研究制定“整村授信”成果轉化白名單工作方案,最大程度拓展試點鄉鎮農戶信貸資金需求。
這項工作具體如何開展?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起到哪些推動作用?未來工作計劃是什么?針對這些問題,《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近日與云南省聯社昭通辦事處黨委委員、昭陽農商銀行黨委書記王凱平進行了訪談。
記者:在銀行機構尚未統籌開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之前,農信機構更多通過上門核對資質,進行評估后發放貸款。您認為這種傳統信貸審核流程有哪些不便?
王凱平:早期,農信社工作人員行走在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貸款,用手工臺賬記賬的方式為農戶辦理存款。雖然把農信社上門服務體現得淋漓盡致,但還存在很多問題:一是缺乏實體銀行的便利性,客戶遇到問題時無法直接前往銀行辦理;二是安全風險,貸款存款資料保管問題、現金隨著工作人員移動的安全問題;三是服務范圍限制,因“背包銀行”時期都是靠工作人員走村入戶,覆蓋面較低,服務人群較少。隨著時代的發展,農信社改革發展也是必然之勢。
記者:近年來,昭陽農商銀行在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方面取得哪些成效?還有哪些堵點亟待解決?
王凱平:在云南省聯社黨委、昭通辦事處黨委部署下,昭陽農商銀行率先打響“整村授信”白名單成果轉化工作“第一槍”,研究制定“整村授信”成果轉化白名單工作方案,明確措施目標、細化工作流程,同步配套制定客戶經理“整村授信”白名單客戶貸款盡職免責操作規程,配套完善考核及保障機制,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機關部室、營業網點聯動新格局。
我們還抽調22名黨員客戶經理組建“整村授信”白名單前置授信工作隊,以昭陽區蘋果之鄉灑漁鎮為試點,于今年全面深入昭陽區8個重點鄉鎮集中開展“整村授信”白名單成果轉化工作。截至6月24日,已完成灑漁鎮“整村授信”白名單成果轉化工作,目前在永豐鎮開展,累計入戶6143戶,建立經濟檔案轉化白名單3369戶,累計授信3.62億元,實現用信810戶、用信1.8億元。
“整村授信”雖然取得很大成效,但是難點、痛點依然存在:一是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備,導致銀行和農戶、新型經營主體之間存在信用信息不對稱問題。二是部分居民受到傳統貸款思想束縛,銀行無法充分授信。三是農村產業發展乏力與金融機構有效信貸供給不足,小農戶供給和大市場需求無法銜接。四是農村金融科技支撐欠佳,農村的互聯網大數據沒有實現系統性整合,信息可獲性、完整性、準確性相對較低。
記者:對于昭陽農商銀行來說,未來應如何深度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王凱平:我行黨委堅持把黨建引領賦能作為推動“白名單”試點工程的“第一抓手”,按照“一個領導小組、一個工作方案、一個操作規程、一個保障措施”的“四個一”思路,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白名單客戶貸款盡職免責操作規章,配備完善的考核及保障機制。
同時,我行積極與村兩委、生產隊、農業站等部門對接,全面了解農村產業結構和農戶生產經營情況,以科技手段賦能,加強農戶金融需求走訪力度,并創新推出蘋果貸、鄉村振興系列“頭雁貸”“興業貸”等特色信用貸款產品,打造具有昭陽特色的“涉農產業金融產品包”,重點支持產業發展,大力推進“整村授信+白名單”助力鄉村振興工作。
推動“白名單”工作是一項長期細致的系統性工程,沒有捷徑。我行組建22名前置授信工作隊,白天走村入戶實地調查,晚上信息建檔,綜合評定授信額度;分片入戶開展信息確認,集體評議授信金額,定期對前一階段白名單客戶進行分析、復盤,確保工作真實有效,擴大農村金額授信面和覆蓋面。在整村授信的同時,我行還為客戶激活社保卡、完善客戶信息,開展金融知識普及、反詐知識宣傳等一攬子金融服務,提升鄉村金融服務獲得感。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