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怡明
作為“五篇大文章”之一,科技金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升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能力與質量,有助于緩解科技型企業融資難題,突破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加快我國產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力度不斷加大,科技創新不斷獲得“真金白銀”的支持。以銀行業為代表的金融機構正逐步擴大科技金融業務發展版圖,推動科技型企業發展。
其中,在外界眼中以普惠業務為主、科技實力相對較弱的中小銀行,也正不斷增強發展科技金融的意愿。但不容忽視的是,不少中小銀行當前依舊面臨服務供給與科技型企業需求錯位、信用貸款產品體系不完善、缺乏科技人才儲備等問題。因此,對于中小銀行來說,依據自身發展路徑不斷尋求突破,共享科技發展紅利,正成為與推動普惠金融持續下沉同樣重要的課題。
破解科技型企業融資難題
近年來,中小銀行布局科技金融步伐加快,或強化頂層設計確立科技金融發展方向,或聯動市場主體支持重點領域發展,或在流程上優化金融產品擴大服務群體覆蓋面,旨在以金融為支點撬動科技創新。
記者日前從天津農商銀行獲悉,該行發布《天津農商銀行支持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關實施方案》,其中提到,在科技金融方面,該行充分發揮多年來深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領域的經驗優勢,與天津市科技局、工信局、知識產權局等搭建專項聯動機制,對科技金融重點支持領域市場主體實現融資需求“應接盡接”。
與此同時,記者發現,科技實力相對較強的中小銀行,開始通過研制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創型企業金融服務規范等舉措,強化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例如,江蘇海安農商銀行通過在海安市成立首家科技支行,開啟“金融+科技”的全新服務。同時,梳理自身科創金融機制建設、產品供給和服務流程等,借鑒吸收同業先進做法,研制《科創型企業金融服務規范》,加大對科技創新的信貸支持,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在總分行層面,江蘇銀行分別設立了科技金融部和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在支行小微業務部設立科技金融服務團隊,形成了“總行有部門、分行有中心、支行有團隊”的三級服務網絡。
“中小銀行有著地緣優勢,通過深耕區域市場,完善內部治理,加強科技金融服務專業化團隊建設,可以更好推動科技金融發展。”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做好金融服務供需匹配
對于科技型企業融資難題,業內目前已達成較為明確的共識是,很大程度上在于供給與需求的不完全匹配。
“初創期和成長期的科技型企業往往難以成為銀行服務的對象,而符合銀行準入標準的成熟期科技型企業通常盈利能力較強,現金流充沛,可能并不需要銀行的融資支持或者需求不太迫切。”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與此同時,科技型企業在創新活力較強的地區較為密集,區域布局特點突出,對中小銀行來說是機遇但也具有一定挑戰。
除此之外,供給與需求的不完全匹配還體現在金融產品和服務上,尤其對中小銀行來說,全方位滿足科技型企業全鏈條金融需求仍有一定難度。
“銀行傳統融資的模式是‘重資產、重抵押、低風險’,與科技型企業‘輕資產、輕抵押、高風險’的特征不完全符合。中小銀行缺乏能有效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后李一帆表示,相較于大型銀行,中小銀行在相關專業人才儲備、加大數字化轉型資源投入等方面也尚存深耕空間。
周茂華也提出,除了缺乏傳統標準抵押品外,科技型企業的相關專利、知識產權定價難度相對大、市場流動性偏弱,因此銀行金融產品創新有待進一步提升。
發展科技金融是金融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受訪專家看來,包括中小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應圍繞科技型企業實際需求,加強創新產品和服務,拓寬科技型企業融資渠道。
“未來,中小銀行應充分立足企業需求,一方面探索優化網點布局,發揮網點觸達基層的比較優勢,實現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精準供給,避免一擁而上,保障風險可控。另一方面持續深化銀政合作,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前提下逐步打通數據壁壘,優化對科技型企業的認定標準,拓寬科技金融服務‘白名單’范圍,增強科技金融服務的可得性。”李一帆表示。
婁飛鵬表示,對中小銀行而言,需要從內部發掘潛力,加強對科技型企業的研究,根據自身情況重點圍繞特定領域做好科技型企業金融服務。同時,可以向行業協會等外部機構尋求合作,借助專業機構和人員的力量強化對科技型企業發展態勢的研判,并據此發展科技金融。
與此同時,科技金融的發展始終要以風險防控為底線。“中小銀行引導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傾斜的同時要平衡好風險,需要圍繞科技型企業發展特點與融資需求來創新金融產品,可以建立差異化考核機制,并加強與其他部門和市場機構合作,提升風險識別與管理能力,減少信息不對稱。”周茂華表示。
(編輯 張博)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