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省發布截至3月末的普惠金融數據。比如,江蘇銀行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48萬億元,增速持續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轄內(不含深圳)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5萬億元,同比增長20.56%,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的兩倍;普惠型小微企業有貸款余額戶數235.51萬戶,同比增加45.18萬戶。
近年來,各地普惠金融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各類經營主體獲得感穩步增強。普惠金融在助力建設金融強國和助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發展普惠金融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地推進,并在實踐中積極穩妥探索成本可負擔、商業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群體是當前我國普惠金融的重點服務對象。由于這類群體基數較大,當前銀行普惠金融服務的覆蓋面與其實際需求仍有一些差距,因此,還需要銀行在產品和服務上不斷推陳出新,以滿足不同客群的需求,構建普惠金融發展的長效機制。
為推動普惠金融增量擴面、提質降本,銀行可以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高信用評估的準確性和效率,減少對傳統抵押物的依賴程度;積極與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合作,開展“見貸即擔”“見擔即貸”等批量擔保業務,減少重復盡職調查,提高擔保效率;積極參與地方政府設立的風險補償基金并爭取成為業務經辦行,為小微信貸業務增加風險緩釋,降低自身的經營風險。
在創新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方面,銀行需不斷開發適合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金融產品,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服務模式,為其提供更加便捷和個性化的服務;在風險管理方面,構建智能風險管理體系,利用數據分析技術進行風險評估和預警,提高風險控制的精準度和有效性;組建專門的普惠金融服務團隊、專營機構以及普惠金融便民服務點,提供專業化金融服務。
在構建普惠金融發展長效機制方面,銀行可以建立動態評估機制,定期評估普惠金融業務和服務效果,以便及時調整優化;加強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金融知識普及,提高他們的金融素養,幫助他們更好地選擇并運用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此外,充分運用人民銀行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增加對特定領域和行業的長效信貸投放,有效降低相關領域和行業的融資成本。
本報編輯部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