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提出“發展普惠金融”,標志著普惠金融上升為國家戰略。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我國普惠金融成果斐然,普惠金融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普惠金融產品不斷豐富、服務成本穩步下降,基本形成了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讓更多人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和弱勢群體享受到便利的金融服務的同時,還極大地推動了我國金融業的改革與創新。
然而,我們也要看到,普惠金融在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比如,普惠金融的運行機制體制尚不健全、商業可持續的基礎不穩、金融服務不均衡、金融風險的防范有待加強等。對此,應采取一系列的舉措,促進我國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續發展。
首先,要加強政策引導和監管,加快制定更加完善的普惠金融政策體系,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風險補償等政策措施,為普惠金融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推動普惠金融服務均衡發展。在此基礎上,還應建立健全的普惠金融考核機制,將普惠金融發展納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激發地方政府發展普惠金融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
其次,應在普惠金融的覆蓋廣度、服務深度等方面發力。當前,普惠金融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但仍有部分主體和人群無法享受到便捷、優惠的金融服務,同時,對于普惠金融已覆蓋地區的金融服務也有待進一步優化。這就要求金融機構加大投入,通過延伸服務觸角、擴大服務網絡、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產品等方式,提高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滿足更多群體的金融需求。金融機構可以與相關機構合作,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綜合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最后,還需要在風險管理方面下足功夫。一方面,金融機構需要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加強風險識別、評估、監測和處置能力。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應加強風險普及教育和宣傳,提高公眾對金融風險的認知水平和防范意識。此外,建立風險共擔機制也很有必要,以此降低金融機構開展普惠金融業務的風險,讓金融機構不僅能貸會貸,還能做到敢貸愿貸。
推動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續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只有各方攜手,加強合作,持續創新,才能夠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并實現普惠金融的長足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貢獻金融力量。
本報編輯部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