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郝飛
近期,招商銀行暫停新發三年期、五年期大額存單,其他銀行亦有類似操作。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調整大額存單產品供應意在降低負債成本。在銀行業凈息差不斷縮窄的情況下,銀行需要采取多種方式降低負債成本,保持合理息差。
多家銀行
調整大額存單產品
近期,記者梳理各銀行網銀和手機銀行App發現,已有多家銀行對大額存單等產品做出調整。
農業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等銀行的五年期大額存單已“不見蹤影”,而三年期大額存單有的已經售完,有的額度暫時充足。
建設銀行手機銀行App顯示,該行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為2.35%,與三年期個人整存整取定期存款的利率相同,大額存單的利率并無優勢。而該行五年期個人整存整取定期存款的利率為2%,低于三年期個人整存整取定期存款的利率。
“銀行主要是出于負債成本的考慮而減少部分年限的大額存單發行量。”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認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整體而言資金面相對寬松,而銀行的大額存單利率相對較高。為了優化存款結構并降低負債成本,銀行減少了長期大額存單的發行量。
袁帥同時表示,客戶需求的變化也是銀行調整大額存單供應的重要因素。隨著投資渠道的多元化,客戶對大額存單的需求也在下降。為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銀行需要調整產品結構。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郝志運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在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的背景下,銀行凈息差逐步收窄,盈利水平承壓,需要銀行采取措施調整負債結構、壓降存款成本,在凈息差縮窄的環境下提升自身可持續發展能力。
多種方式
降低負債成本
2月21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23年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情況表(季度)》顯示,2023年四個季度凈息差分別是1.74%、1.74%、1.73%和1.69%。
為保持合理息差,年初以來,銀行業采取多種方式優化負債結構。郵儲銀行行長劉建軍此前表示,將進一步通過強化財富管理、AUM(資產管理規模)綜合考核,讓客戶留存更多活期存款,想方設法提高活期存款占比,同時也對中長期存款進行一定的管控,精細化“算好賬”,從上到下形成一種管控付息成本的共同價值取向。
“為優化存款結構,我行適時調整營銷費用,對個人存款,每10萬元存款營銷費用為:1年期以下25元,1年期為10元,2年期以上沒有營銷費用。”甘肅省一位農商銀行資深從業者對記者表示,該行主要運用經濟手段調整存款結構。
除對大額存單產品做出調整外,各家銀行還通過多種方式調整負債結構。比如,桂林銀行、郵儲銀行、農業銀行陸續發行永續債;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恒豐銀行陸續發行二級資本債。從上述銀行發行的永續債或二級資本債利率來看,均處于歷年較低水平。
袁帥認為,在凈息差不斷縮窄的情況下,銀行應從如下幾方面降低資金成本:一是適當降低中長期存款利率,鼓勵客戶選擇短期或活期存款。二是充分運用人民銀行各種貨幣政策工具,比如再貸款、再貼現等,爭取更多低成本資金。
郝志運認為,當前銀行貸款利率保持較低水平,需要銀行加強資產負債管理,組織好低成本資金;同時,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和客戶服務水平,實現讓利實體經濟和自身盈利發展的良性循環。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